湖南省油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第18页 |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内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8-19页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页 |
2.1.1 产业 | 第20页 |
2.1.2 油茶产业 | 第20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2.1 产业结构理论 | 第20-22页 |
2.2.2 产业组织理论 | 第22-24页 |
3 湖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 第24-36页 |
3.1 我国油茶主产省生产现状 | 第24-25页 |
3.2 湖南省油茶生产现状 | 第25-30页 |
3.2.1 油茶的生产规模 | 第25-27页 |
3.2.2 油茶的区域分布 | 第27-29页 |
3.2.3 油茶的良种选育和种苗繁育 | 第29-30页 |
3.3 湖南省油茶加工产业现状 | 第30-32页 |
3.4 湖南省油茶营销现状 | 第32-33页 |
3.4.1 茶汕批发市场的建立 | 第32页 |
3.4.2 企业油茶产品营销概况 | 第32-33页 |
3.5 湖南省油茶产业的经营模式现状 | 第33-36页 |
3.5.1 “自主经营型”经营模式 | 第33页 |
3.5.2 “种植大户型”经营模式 | 第33-34页 |
3.5.3 “专业合作组织型”经营模式 | 第34页 |
3.5.4 “公司带动型”经营模式 | 第34-36页 |
4 湖南省油茶产业发展SWOT分析 | 第36-44页 |
4.1 湖南油茶产业发展的优势 | 第36-37页 |
4.1.1 自然条件 | 第36页 |
4.1.2 林地资源条件 | 第36-37页 |
4.1.3 劳动力资源 | 第37页 |
4.1.4 科技条件 | 第37页 |
4.2 湖南油茶产业发展的劣势 | 第37-39页 |
4.2.1 单位面积产量低 | 第37-38页 |
4.2.2 油茶生产资金投入不足 | 第38页 |
4.2.3 缺乏龙头企业和加工技术 | 第38页 |
4.2.4 科技服务体系亟待加强 | 第38-39页 |
4.2.5 宣传不到位 | 第39页 |
4.3 湖南油茶产业面临的机遇 | 第39-41页 |
4.3.1 国内市场潜力大 | 第39页 |
4.3.2 对高品质油料的需求日益增加 | 第39-40页 |
4.3.3 相关政策支持 | 第40-41页 |
4.4 湖南油茶产业面临的挑战 | 第41-42页 |
4.4.1 国内其他油茶主产省的冲击 | 第41-42页 |
4.4.2 油茶生产成本提高 | 第42页 |
4.5 矩阵分析 | 第42-44页 |
5 湖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 第44-48页 |
5.1 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 第44页 |
5.2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 第44页 |
5.3 推进油茶经营集约化 | 第44-45页 |
5.4 提高油茶产业机械化程度 | 第45页 |
5.5 提高油茶精深加工水平 | 第45页 |
5.6 加强油茶产业产品质量安全控制 | 第45-46页 |
5.7 加大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 | 第46页 |
5.8 拓宽营销渠道 | 第46-47页 |
5.9 选择合适的油茶经营模式 | 第47-48页 |
6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