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9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14页 |
1 、我国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2页 |
2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的正负效应 | 第12-14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4-19页 |
1、 养老产业社会化发展的必然性 | 第15-16页 |
2、 养老产业社会化有利于经济、就业及消费 | 第16-17页 |
3、 养老产业社会化可促进社保体系与相关法律的完善 | 第17页 |
4、 养老产业社会化发展将能更好地服务老龄人口的需要 | 第17-18页 |
5、 养老产业发展中亟需一个基础性的模块与模型 | 第18页 |
6、 养老产业的发展对生活质量提升的意义 | 第18-19页 |
二、 我国养老产业的现状 | 第19-29页 |
(一) 我国养老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 第20-23页 |
1、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及相关保障不够完善 | 第20-21页 |
2、 公益性老龄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滞后 | 第21-22页 |
3、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对社会化养老方式的需求增加 | 第22-23页 |
(二) 养老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的现状 | 第23-29页 |
1、 相关法律政策仍不够健全,监管领域缺位 | 第24-25页 |
2、 公办养老院难入住,民办养老院难发展 | 第25-27页 |
3、 养老产业与机构的布局设置不合理 | 第27页 |
4、 养老机构服务形式单一 | 第27-28页 |
5、 社区养老发展基础薄弱、模式不合理 | 第28-29页 |
6、 老年医疗产业发展滞后 | 第29页 |
三、 “银发市场”购买力分析 | 第29-37页 |
(一) “银发市场”的定义与“银发一族”的需求 | 第29-31页 |
(二) “银发市场”的需求分析 | 第31页 |
(三) “银发市场”的发展趋势 | 第31-32页 |
(四) “银发一族”的购买力特征 | 第32页 |
(五) 本部分结论 | 第32页 |
(六) 银发一族的消费心理分析 | 第32-34页 |
1、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 第32-33页 |
2、 老年人的消费心理特征 | 第33-34页 |
(七) “银发市场”的开发瓶颈 | 第34-35页 |
1、 商家对市场缺乏了解 | 第34页 |
2、 现有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 第34-35页 |
3、 商家不愿意开发市场 | 第35页 |
(八) “银发市场”的开拓策略 | 第35-37页 |
1、 正确进行市场定位 | 第35-36页 |
2、 根据市场定位提供产品与服务 | 第36页 |
3、 通过设立专柜、专卖店打响品牌 | 第36页 |
4、 产品的宣传与营销 | 第36-37页 |
5、 重视国际市场的开发 | 第37页 |
四、 国外养老方式浅析 | 第37-47页 |
(一) 美国 | 第37-41页 |
1 、CCRC 简介 | 第37-38页 |
2 、CCRC 的建筑设计特点 | 第38-39页 |
3 、CCRC 的选址与环境 | 第39页 |
4 、CCRC 社区的收费管理 | 第39-41页 |
(二) 欧洲 | 第41-44页 |
1、 欧洲各国的养老经验 | 第41-43页 |
2、 欧洲各国养老方式的新趋势 | 第43-44页 |
(三) 日本 | 第44-47页 |
1、 日本的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概念界定 | 第44-45页 |
2、 日本的养老制度 | 第45-46页 |
3、 日本的养老方式 | 第46-47页 |
五、 “四位一体”模式综述 | 第47-61页 |
(一) 目前养老机构的短板 | 第47-49页 |
1、 不了解老年人的需求 | 第47页 |
2、 开办时对市场和相关理论等方面准备不足 | 第47-48页 |
3、 忽视老年人心理需求 | 第48页 |
4、 缺乏一站式服务的理念 | 第48-49页 |
5、 机构自身拥有的医疗水平较差 | 第49页 |
6、 所提供的服务和赢利点不匹配 | 第49页 |
7、 本部分结论 | 第49页 |
(二) “四位一体”模式的具体构想 | 第49-61页 |
1、 “四位一体”模式中的四个模块简介 | 第50-53页 |
(1)养老服务模块(微利模块) | 第50-51页 |
(2)精神疗养模块(次要盈利模块) | 第51-52页 |
(3)老年医疗模块(主要盈利模块) | 第52-53页 |
(4)专业人才培训和派遣模块(主要盈利模块) | 第53页 |
2、 “四位一体”模式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特点 | 第53-55页 |
3、 “四位一体”模式的营销宣传 | 第55-56页 |
4、 “四位一体”模式建筑设计原则 | 第56-57页 |
5、 “四位一体”模式需要的政策保障 | 第57-61页 |
(1)政策法律体制保障 | 第57-58页 |
(2)金融政策保障 | 第58页 |
(3)建立健全个人终身信息库保障 | 第58-59页 |
(4)土地政策保障 | 第59页 |
(5)社会责任保障 | 第59-60页 |
(6)建立监督监管机制 | 第60页 |
(7)打破公办民办养老机构的壁垒 | 第60-61页 |
六、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