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各种材料器物论文--金属器论文--铜器论文

商至西周时期青铜艺术中的人物形象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绪论第13-22页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第13-14页
    第二节 研究史回顾第14-19页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第19-22页
        一、考古学的研究方法第19-20页
        二、风格学和图像学的研究方法第20页
        三、回归原初情境的历史分析第20-22页
第一章 商至西周时期带有人物形象的青铜器的概况第22-28页
    第一节 礼器及带有礼器性质的兵器第22-23页
    第二节 面具、头像及人像第23-25页
    第三节 车马器第25-26页
    第四节 兵器第26-27页
    第五节 特定主题或形制的器物第27-28页
第二章 商至西周时期青铜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分类研究第28-67页
    第一节 人物形象的分类第28-52页
        一、单体的人第29-45页
        二、人与虎的组合第45-50页
        三、人与兽的混合(半人半兽)第50-52页
    第二节 时代特征与总的演变趋势第52-56页
        一、商和西周的时代特征第52-53页
        二、商周青铜器纹饰的演变过程第53-55页
        三、青铜艺术中人物形象的演变趋势第55-56页
    第三节 图像的初步分析第56-67页
        一、人首、人面形象的分析第56-58页
        二、青铜面具的分析第58-60页
        三、蹲踞形象的分析第60-63页
        四、单体的人的其他姿势的分析第63-64页
        五、人与虎组合的研究第64-65页
        六、半人半兽的解读第65-67页
第三章 青铜艺术中人物形象的艺术之源第67-78页
    第一节 原始艺术中的人物形象第67-71页
    第二节 商和西周时期玉器和青铜器上人物形象、兽面纹、神面像第71-75页
        一、商周时期玉石器中的人物形象第71-75页
        二、青铜艺术中的兽面纹与神面像第75页
    第三节 青铜艺术中人物形象的源流第75-78页
第四章 早期艺术中人物形象产生的心理根源第78-87页
    第一节 “原始思维”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第78-83页
        一、原始思维的特点第78-79页
        二、互渗律第79-80页
        三、原始思维的思维方式第80-82页
        四、小结第82-83页
    第二节 集体潜意识——以对神话的理解为例第83-84页
    第三节 关于“自我”的认知第84-87页
        一、早期艺术中的自我视角第84-85页
        二、中国早期哲学中的自我视角第85-87页
第五章 商至西周时期青铜艺术中人物形象的解读第87-97页
    第一节 青铜艺术中人物形象发展演变的趋势第87-88页
    第二节 带有人物形象的青铜器的社会功能分析第88-93页
        一、人兽母题分析第88-90页
        二、人与动物关系中谁为主导第90-91页
        三、文化模仿与文化表象第91-93页
    第三节 中国早期艺术形式的演变第93-97页
        一、史前的艺术形式第94页
        二、三代时期的艺术形式第94-95页
        三、东周的艺术形式第95-97页
第六章 结语第97-99页
附表第9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8页
致谢第118-12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内人骨碳氮稳定同位素考古学研究述评
下一篇:山东地区宋金墓葬出土瓷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