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南昌地区框架—核心筒超高层抗侧力结构之抗风与抗震承载能力对比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20页
    1.1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第8-9页
    1.2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第9-12页
        1.2.1 框架结构体系第10页
        1.2.2 剪力墙结构体系第10页
        1.2.3 框架—剪力墙结构第10-11页
        1.2.4 筒体结构第11-12页
        1.2.5 框架-核心筒结构第12页
        1.2.6 巨型框架结构第12页
    1.3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SRC)的发展与特点第12-13页
    1.4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第13-19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高层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第20-35页
    2.1 高层建筑结构荷载与作用第20-22页
        2.1.1 竖向荷载第20页
        2.1.2 风荷载第20-21页
        2.1.3 地震作用第21-22页
    2.2 结构概念设计第22-29页
        2.2.1 结构布置原则第22-27页
        2.2.2 结构的“刚”、“柔”选择第27页
        2.2.3 延性结构的概念第27-28页
        2.2.4 双重抗侧力结构之框架-核心筒结构第28-29页
    2.3 结构抗风设计第29-31页
        2.3.1 风对结构的作用第29页
        2.3.2 高层建筑结构风的研究方法第29-31页
        2.3.3 高层建筑抗风计算的主要内容第31页
    2.4 结构抗震设计第31-34页
        2.4.1 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第31-33页
        2.4.2 抗震规范常规设计方法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南昌地区典型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的工程概况及结构计算对比分析第35-81页
    3.1 南昌地区超高层建筑的统计与对比第35-39页
    3.2 典型工程概况第39-43页
        3.2.1 建筑设计第39-41页
        3.2.2 结构设计第41-42页
        3.2.3 设计依据第42-43页
    3.3 结构的模型第43-49页
        3.3.1 计算程序及基本假定第43页
        3.3.2 结构的 SATWE 模型与 Midas Building 模型第43-45页
        3.3.3 主要计算参数第45-46页
        3.3.4 结构的总质量与动力特性第46-49页
    3.4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时规范法计算的结构弹性分析结果第49-59页
        3.4.1 各项弹性分析结果与结论第49-56页
        3.4.2 小震和风荷载作用下楼层剪力的比较第56-57页
        3.4.3 小震和风荷载作用下楼层倾覆力矩的比较第57页
        3.4.4 小震和风荷载作用下楼层位移的比较第57-58页
        3.4.5 小震和风荷载作用下层间位移角的比较第58页
        3.4.6 结论第58-59页
    3.5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时“安评法”计算的结构弹性分析结果第59-66页
        3.5.1 安评反应谱与规范反应谱的比较第59页
        3.5.2 各项弹性分析结果与结论第59-63页
        3.5.3 小震和风荷载作用下楼层剪力的比较第63-64页
        3.5.4 小震和风荷载作用下楼层倾覆力矩的比较第64页
        3.5.5 小震和风荷载作用下楼层位移的比较第64-65页
        3.5.6 小震和风荷载作用下层间位移角的比较第65页
        3.5.7 结论第65-66页
    3.6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时规范法计算的结构弹性分析结果第66-73页
        3.6.1 各项弹性分析结果与结论第66-70页
        3.6.2 小震和风荷载作用下楼层剪力的比较第70页
        3.6.3 小震和风荷载作用下楼层倾覆力矩的比较第70-71页
        3.6.4 小震和风荷载作用下楼层位移的比较第71页
        3.6.5 小震和风荷载作用下层间位移角的比较第71-72页
        3.6.6 结论第72-73页
    3.7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时“安评法”计算的结构弹性分析结果第73-80页
        3.7.1 安评反应谱与规范反应谱的比较第73页
        3.7.2 各项弹性分析结果与结论第73-77页
        3.7.3 小震和风荷载作用下楼层剪力的比较第77-78页
        3.7.4 小震和风荷载作用下楼层倾覆力矩的比较第78页
        3.7.5 小震和风荷载作用下楼层位移的比较第78-79页
        3.7.6 小震和风荷载作用下层间位移角的比较第79页
        3.7.7 结论第79-80页
    3.8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4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5页
    4.1 结论第81-84页
    4.2 展望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分布式工程机械自动润滑系统设计
下一篇:减水剂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