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0 前言 | 第14-15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5-29页 |
1.1 镁资源 | 第15-21页 |
1.1.1 镁资源的分布与特点 | 第15-17页 |
1.1.1.1 海洋中的镁资源 | 第16页 |
1.1.1.2 盐湖中的镁资源 | 第16页 |
1.1.1.3 地壳中的镁资源 | 第16-17页 |
1.1.2 镁资源利用 | 第17-21页 |
1.1.2.1 镁资源利用现状 | 第17-18页 |
1.1.2.2 镁质产品 | 第18-21页 |
1.2 硅酸镁 | 第21-24页 |
1.2.1 自然界中的主要含镁硅酸盐 | 第21-22页 |
1.2.1.1 海泡石 | 第21页 |
1.2.1.2 凹凸棒石 | 第21-22页 |
1.2.2 合成硅酸镁 | 第22-24页 |
1.2.2.1 三硅酸镁 | 第22页 |
1.2.2.2 六硅酸镁 | 第22页 |
1.2.2.3 其他硅酸镁吸附材料的研究 | 第22-24页 |
1.3 吸附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4-27页 |
1.3.1 染料废水 | 第24-25页 |
1.3.1.1 染料的种类 | 第24-25页 |
1.3.1.2 染料废水的危害 | 第25页 |
1.3.2 重金属废水 | 第25-26页 |
1.3.3 吸附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7-29页 |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7-2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4.2.1 六硅镁胶的制备与表征 | 第28页 |
1.4.2.2 六硅镁胶的吸水性能 | 第28页 |
1.4.2.3 六硅镁胶对染料的吸附 | 第28页 |
1.4.2.4 六硅镁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 | 第28-29页 |
2 六硅镁胶的制备与表征 | 第29-39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9-32页 |
2.1.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9-30页 |
2.1.2 六硅镁胶的制备 | 第30页 |
2.1.3 Si/Mg 摩尔比的测定 | 第30-31页 |
2.1.4 六硅镁胶的表征 | 第31-32页 |
2.1.4.1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 第31页 |
2.1.4.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页 |
2.1.4.3 形貌分析 | 第31页 |
2.1.4.4 零电荷点的测定 | 第31-32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2-38页 |
2.2.1 反应条件对产物 Si/Mg 摩尔比的影响 | 第32-34页 |
2.2.1.1 pH 对 Si/Mg 摩尔比的影响 | 第32-33页 |
2.2.1.2 水热时间和水热温度对 Si/Mg 摩尔比的影响 | 第33-34页 |
2.2.2 结构表征 | 第34-38页 |
2.2.2.1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 第34-35页 |
2.2.2.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5-36页 |
2.2.2.3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6-37页 |
2.2.2.4 零电荷点 | 第37-3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六硅镁胶的吸水性能 | 第39-44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3.1.1 吸水性能测试装置 | 第39页 |
3.1.2 吸水性能测定方法 | 第39-40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0-43页 |
3.2.1 相对湿度对吸水性能的影响 | 第40页 |
3.2.2 硅镁胶与硅胶吸水性能的比较 | 第40-42页 |
3.2.3 焙烧温度对吸水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六硅镁胶对染料的吸附性能 | 第44-63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4.1.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44-45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4.2 染料性质及标准曲线 | 第45-48页 |
4.2.1 染料性质 | 第45-47页 |
4.2.2 标准曲线 | 第47-4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8-62页 |
4.3.1 六硅镁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比较 | 第48-50页 |
4.3.1.1 粒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1.2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2 H-SM-6 对不同染料的吸附性能比较 | 第50页 |
4.3.3 H-SM-6 对亚甲基蓝的吸附 | 第50-57页 |
4.3.3.1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 | 第51页 |
4.3.3.2 溶液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3.3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3.4 pH 的影响 | 第53页 |
4.3.3.5 吸附等温线 | 第53-56页 |
4.3.3.6 吸附动力学 | 第56-57页 |
4.3.4 H-SM-6 对碱性棕的吸附 | 第57-61页 |
4.3.4.1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 | 第57页 |
4.3.4.2 溶液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4.3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4.4 pH 的影响 | 第59页 |
4.2.4.5 吸附等温线 | 第59-60页 |
4.2.4.6 吸附动力学 | 第60-61页 |
4.3.5 H-SM-6 的再生性能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六硅镁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 第63-78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63-65页 |
5.1.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63-64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64-65页 |
5.1.2.1 静态吸附实验 | 第64页 |
5.1.2.2 金属离子标准曲线的测定方法 | 第64-65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5-77页 |
5.2.1 六硅镁胶对 Co~(2+)的吸附性能比较 | 第65-66页 |
5.2.2 SM-H-6 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比较 | 第66-67页 |
5.2.3 SM-H-6 对 Co~(2+)的吸附 | 第67-72页 |
5.2.3.1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 | 第67页 |
5.2.3.2 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5.2.3.3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68-69页 |
5.2.3.4 pH 的影响 | 第69页 |
5.2.3.5 吸附等温线 | 第69-71页 |
5.2.3.6 吸附动力学 | 第71-72页 |
5.2.4 SM-H-6 对 Ni~(2+)的吸附 | 第72-77页 |
5.2.4.1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 | 第72页 |
5.2.4.2 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72-73页 |
5.2.4.3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73-74页 |
5.2.4.4 pH 的影响 | 第74页 |
5.2.4.5 吸附等温线 | 第74-76页 |
5.2.4.6 吸附动力学 | 第76-77页 |
5.2.5 SM-H-6 的再生 | 第7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6 结论 | 第78-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