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 第10-15页 |
1.2.1 华东地区多馈入直流系统现状 | 第10-14页 |
1.2.2 多馈入直流系统电压稳定/无功关系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14-15页 |
1.3 本文工作 | 第15-17页 |
第2章 基于多馈入直流无功补偿主导节点的无功配置选点 | 第17-38页 |
2.1 电压薄弱区域选择原理 | 第17-18页 |
2.2 节点选择原理 | 第18-19页 |
2.3 基于多馈入直流无功补偿主导节点的优化选点 | 第19-29页 |
2.3.1 模型基础 | 第19-24页 |
2.3.1.1 交直流电力系统潮流模型 | 第19-22页 |
2.3.1.2 多馈入交互影响因子 | 第22页 |
2.3.1.3 多馈入短路比 | 第22-24页 |
2.3.2 多馈入直流无功补偿主导节点优化模型 | 第24-26页 |
2.3.3 求解方法及流程 | 第26-29页 |
2.4 算例分析 | 第29-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多馈入直流系统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容量优化 | 第38-57页 |
3.1 传统无功优化方法 | 第38-39页 |
3.2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容量优化 | 第39-52页 |
3.2.1 粒子群算法简介 | 第39-43页 |
3.2.2 容量优化原理 | 第43-47页 |
3.2.3 目标函数 | 第47-49页 |
3.2.4 参数设置及优化流程 | 第49-52页 |
3.3 算例分析 | 第52-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江苏规划电网动态无功配置仿真分析 | 第57-69页 |
4.1 基于多馈入直流无功补偿主导节点的选点 | 第57-63页 |
4.2 补偿点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确定 | 第63-6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