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WSN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WSN 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第14-17页 |
1.4 本文的课题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基于 WSN 的输电线路状态监测 | 第19-29页 |
2.1 WSN 概述 | 第19-22页 |
2.1.1 WSN 的结构 | 第19-20页 |
2.1.2 WSN 的节点构成 | 第20页 |
2.1.3 WSN 的特点 | 第20-22页 |
2.2 基于 WSN 的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体系研究 | 第22-26页 |
2.2.1 需求分析 | 第22-23页 |
2.2.2 总体架构 | 第23-24页 |
2.2.3 接口分级 | 第24-25页 |
2.2.4 通信网络组网 | 第25-26页 |
2.3 应用于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的 WSN 关键技术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输电线路 WSN 的拓扑结构设计 | 第29-41页 |
3.1 WSN 的拓扑类型 | 第29-31页 |
3.1.1 平面型网络 | 第29-30页 |
3.1.2 层次型网络 | 第30页 |
3.1.3 混合型网络 | 第30-31页 |
3.2 输电线路 WSN 的拓扑结构研究 | 第31-35页 |
3.2.1 输电线路 WSN 的特征 | 第31-32页 |
3.2.2 带状平面型网络 | 第32页 |
3.2.3 长链层次型网络 | 第32-33页 |
3.2.4 异构层次型网络 | 第33-34页 |
3.2.5 不同拓扑间的对比 | 第34-35页 |
3.3 基于 OPNET 的输电线路 WSN 性能仿真 | 第35-40页 |
3.3.1 仿真工具 OPNET | 第35-36页 |
3.3.2 网络拓扑建模 | 第36-38页 |
3.3.3 不同网络拓扑的网络性能比较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异构层次型输电线路 WSN 的时延建模 | 第41-52页 |
4.1 数据传输过程分析 | 第41-42页 |
4.2 网络演算的基本知识 | 第42-43页 |
4.2.1 最小加代数理论 | 第42页 |
4.2.2 确定性网络演算 | 第42-43页 |
4.3 基于网络演算的汇集层时延上界分析 | 第43-46页 |
4.3.1 汇集层节点单跳时延上界 | 第43-44页 |
4.3.2 RG 的网络时延上界 | 第44-45页 |
4.3.3 LG 的网络时延上界 | 第45-46页 |
4.4 时延上界修正 | 第46-49页 |
4.4.1 RG 的数据包单周期最大时延 | 第46-47页 |
4.4.2 LG 的数据包单周期最大时延 | 第47-48页 |
4.4.3 基于单周期时延分析的时延上界修正 | 第48-49页 |
4.5 时延上界模型验证 | 第49-51页 |
4.5.1 RG 时延上界模型验证 | 第49-50页 |
4.5.2 LG 时延上界模型验证 | 第50页 |
4.5.3 节点数据包大小不等时的时延上界情况 | 第50-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异构层次型输电线路 WSN 的实时性优化 | 第52-68页 |
5.1 网络实时性的影响因素 | 第52-53页 |
5.2 基于局部搜索算法的异构层次型网络优化部署 | 第53-58页 |
5.2.1 数学模型及约束 | 第53-54页 |
5.2.2 局部搜索算法的基本思想 | 第54-55页 |
5.2.3 优化部署方法详细设计 | 第55-58页 |
5.2.4 全局最优性证明 | 第58页 |
5.3 多层次组网优化策略 | 第58-61页 |
5.3.1 汇集层单层链状组网的缺陷 | 第58-59页 |
5.3.2 汇集层的多层次组网优化策略 | 第59-61页 |
5.4 实时性优化方法的仿真验证 | 第61-67页 |
5.4.1 云南电网大镇线仿真场景建立 | 第61-62页 |
5.4.2 基于局部搜索算法的优化部署验证 | 第62-64页 |
5.4.3 多种实时性优化方法的优化结果对比 | 第64-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