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基于退避窗口的优化方案 | 第13页 |
1.3.2 基于接入退避参数的优化方案 | 第13-14页 |
1.3.3 基于增加随机接入资源的优化方案 | 第14-15页 |
2 LTE中随机接入技术的研究 | 第15-29页 |
2.1 LTE中常见的几种技术 | 第15-17页 |
2.1.1 OFDM和SC-FDMA技术 | 第15页 |
2.1.2 相正交振幅调制技术之 64QAM | 第15页 |
2.1.3 混合自动重传技术HARQ | 第15页 |
2.1.4 MIMO技术 | 第15页 |
2.1.5 快速同步技术 | 第15-16页 |
2.1.6 PDCCH的设计技术 | 第16页 |
2.1.7 资源自适应分配技术 | 第16页 |
2.1.8 干扰抑制技术 | 第16页 |
2.1.9 网络扁平化技术 | 第16页 |
2.1.10 FDD和TDD技术的共用 | 第16-17页 |
2.2 随机接入技术概括 | 第17页 |
2.3 ALOHA协议综述 | 第17-21页 |
2.3.1 传统的ALOHA协议 | 第18-19页 |
2.3.2 时隙ALOHA(S-ALOHA) | 第19页 |
2.3.3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 | 第19-21页 |
2.4 基于传统ALOHA协议的改进 | 第21-22页 |
2.4.1 R-ALOHA协议 | 第21页 |
2.4.2 PRMA协议 | 第21页 |
2.4.3 扩频ALOHA协议 | 第21-22页 |
2.5 随机接入算法 | 第22-23页 |
2.5.1 均匀退避算法UB | 第22页 |
2.5.2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BEB | 第22-23页 |
2.5.3 几何退避算法GB | 第23页 |
2.5.4 基于公平性考虑的乘性增加线性减小算法MILD | 第23页 |
2.6 LTE中的随机接入过程 | 第23-27页 |
2.6.1 随机接入过程分类 | 第24页 |
2.6.2 LTE中基于竞争的随机过程步骤 | 第24-25页 |
2.6.3 LTE中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步骤 | 第25页 |
2.6.4 LTE网络中随机接入的关键技术 | 第25-27页 |
2.7 LTE中的随机接入信道 | 第27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M2M、H2H两种业务下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分配方案 | 第29-43页 |
3.1 随机接入前导码 | 第29-31页 |
3.1.1 用户签名序列 | 第29-30页 |
3.1.2 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 | 第30-31页 |
3.1.3 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产生 | 第31页 |
3.2 现有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分配模型 | 第31-33页 |
3.3 基于资源共享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优化方案 | 第33-35页 |
3.4 随机接入信道机会的描述 | 第35-36页 |
3.5 现有模型和改进模型中吞吐量的分析与比较 | 第36-42页 |
3.5.1 吞吐量的分析 | 第36-37页 |
3.5.2 吞吐量的比较 | 第37-38页 |
3.5.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8-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一种基于分组的M2M随机接入冲突解决方案 | 第43-54页 |
4.1 M2M业务的现状 | 第44页 |
4.2 M2M业务的特性 | 第44-45页 |
4.3 M2M随机接入产生冲突的原因 | 第45页 |
4.4 基于分组的M2M随机接入优化方案 | 第45-48页 |
4.4.1 M2M终端分组接入模型 | 第45-46页 |
4.4.2 M2M终端分组处理过程 | 第46-47页 |
4.4.3 基于分组的随机接入过程 | 第47-48页 |
4.5 基于分组的M2M随机接入方案的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 第48-53页 |
4.5.1 M2M业务模型的建立 | 第48-50页 |
4.5.2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 第50-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4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