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第一章 七十味珍珠丸中植物药的6种化学成分质量控制研究 | 第15-3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5-16页 |
1.1 七十味珍珠丸 | 第15-16页 |
1.2 仪器设备 | 第16页 |
1.3 对照品 | 第16页 |
1.4 试剂 | 第1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6-34页 |
2.1 色谱条件考察 | 第16-25页 |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考察 | 第25-29页 |
2.3 方法学考察 | 第29-3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4-35页 |
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二章 七十味珍珠丸的急性毒性研究 | 第36-4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36页 |
1.2 实验场地 | 第36页 |
1.3 七十味珍珠丸 | 第36-37页 |
1.4 主要试剂 | 第37页 |
1.5 主要仪器 | 第3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2.1 药液的配制 | 第37-38页 |
2.2 预实验 | 第38页 |
2.3 正式试验 | 第38页 |
2.4 统计处理 | 第3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8-43页 |
3.1 一般状况和尸检 | 第38-39页 |
3.2 体重及饲料消耗量 | 第39页 |
3.3 血常规 | 第39-40页 |
3.4 血液生化指标 | 第40-43页 |
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七十味珍珠丸的量效关系研究 | 第44-5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44页 |
1.2 实验场地 | 第44-45页 |
1.3 七十味珍珠丸 | 第45页 |
1.4 主要试剂 | 第45页 |
1.5 主要仪器 | 第4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5-48页 |
2.1 动物分组 | 第45-46页 |
2.2 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及给药 | 第46页 |
2.3 观察指标 | 第46-47页 |
2.4 统计处理 | 第47-4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8-57页 |
3.1 脑梗死率 | 第48-52页 |
3.2 神经行为学 | 第52-54页 |
3.3 体重 | 第54-55页 |
3.4 MDA含量 | 第55-56页 |
3.5 T-SOD活力 | 第56-57页 |
4 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9-64页 |
1 七十味珍珠丸中植物药的6种化学成分 | 第59-60页 |
2 七十味珍珠丸的安全性 | 第60页 |
3 七十味珍珠丸的量效关系 | 第60-61页 |
4 创新点 | 第61-62页 |
4.1 增加了七十味珍珠丸中可被定量的植物药化学成分数量 | 第61页 |
4.2 揭示了七十味珍珠丸的量效关系 | 第61-62页 |
5 讨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七十味珍珠丸中植物药化学成分分析的不足与建议 | 第62页 |
5.2 七十味珍珠丸临床用药剂量调减的可能性分析 | 第62-63页 |
5.3 七十味珍珠丸调节自由基进而降低脑梗死率的可能机制 | 第63页 |
5.4 七十味珍珠丸的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综述 基于文献数据挖掘的七十味珍珠丸和二十五味珍珠丸的现代研究进展对比和分析 | 第68-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