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论文--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年)论文

先秦法家社会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导论第11-15页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1页
 (二) 学术史综述第11-14页
 (三) 重点、难点、创新点第14-15页
  1. 重点、难点第14页
  2. 创新点第14-15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18页
 (一) 法家第15-16页
 (二) 社会思想第16-18页
二、法家概述第18-28页
 (一) 法家产生的历史背景第18-23页
  1. 经济环境第18-20页
  2. 政治环境第20-21页
  3. 思想文化环境第21-23页
 (二) 法家所经历的历史发展阶段第23-26页
  1. 萌芽阶段第23-24页
  2. 创立阶段第24页
  3. 发展完善阶段第24-26页
  4. 衰落阶段第26页
 (三) 法家的基本主张第26-28页
  1. 倡导以法治国第26-27页
  2. 主张君主专制第27页
  3. 重视经济发展第27-28页
三、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社会思想第28-44页
 (一) 商鞅的社会思想第28-37页
  1. 商鞅生平第28页
  2. 好名利的人性论第28-29页
  3. 法后王的社会变迁思想第29-31页
  4. 以法治国的社会控制思想第31-37页
 (二) 申不害的社会思想第37-41页
  1. 申不害生平第37-38页
  2. 重术的社会控制思想第38-41页
 (三) 慎到的社会思想第41-44页
  1. 慎到生平第41页
  2. 重势的社会控制思想第41-43页
  3. 尚法的社会控制思想第43-44页
四、法家之集大成者韩非的社会思想第44-68页
 (一) 韩非生平第44-45页
 (二)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第45-52页
  1. 人性论的渊源第45-47页
  2. 好利恶害的人性第47-50页
  3. 韩非人性论与荀子人性论的差异第50-52页
 (三) 不法古的社会变迁思想第52-54页
  1. 正向社会变迁第52页
  2. 社会变迁的动力第52-53页
  3. 不法常可第53-54页
 (四) 法、术、势并用的社会控制思想第54-67页
  1. 行法的社会控制思想第54-59页
  2. 用术的社会控制思想第59-63页
  3. 处势的社会控制思想第63-66页
  4. 法、术、势三者的关系第66-67页
 (五) 反对济贫的社会救助思想第67-68页
五、结语第68-72页
 (一) 对法家社会思想的评价第68-69页
 (二) 对当今法制建设的启示第69-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一) 古籍文献第72页
 (二) 著作第72-74页
 (三) 参考论文第74-7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7-78页
后记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
下一篇:唐宋婚姻的承继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