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蒸汽动力工程论文--蒸汽轮机(蒸汽透平、汽轮机)论文--构造论文

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内缸的高温强度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2 汽轮机高压内缸工作环境第13-15页
    1.3 高压内缸高温强度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1 高温蠕变强度问题研究第15页
        1.3.2 高温疲劳强度问题研究第15-16页
        1.3.3 高温蠕变-疲劳耦合问题研究第16-17页
        1.3.4 高压内缸启动性能优化问题研究第17页
    1.4 本文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高温强度理论及有限元方法第19-33页
    2.1 汽轮机的有限元计算分析第19-21页
        2.1.1 内缸温度场的有限元计算第19-20页
        2.1.2 内缸应力应变场的有限元计算第20-21页
        2.1.3 蠕变的有限元计算第21页
    2.2 蠕变及疲劳强度理论基础第21-25页
        2.2.1 蠕变强度研究方法第21-23页
        2.2.2 疲劳强度研究方法第23-25页
    2.3 蠕变疲劳寿命预测第25-27页
        2.3.1 损伤变量及有效应力第25-26页
        2.3.2 线性累计损伤法第26页
        2.3.3 损伤力学法第26-27页
    2.4 材料疲劳与寿命的协调性第27-31页
        2.4.1 Manson–Coffin 公式第27-29页
        2.4.2 Ramberg–Osgood 公式第29页
        2.4.3 公式的协调性第29-31页
    2.5 螺栓热应力及其应力松弛第31-32页
        2.5.1 螺栓的热应力第31页
        2.5.2 螺栓的应力松弛第31-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内缸蠕变强度分析第33-47页
    3.1 汽轮机内缸结构与工作参数第33-38页
        3.1.1 内缸有限元模型第33-34页
        3.1.2 内缸材料特性第34-35页
        3.1.3 内缸边界条件第35-38页
    3.2 内缸蠕变强度第38-44页
        3.2.1 内缸稳态温度场第38页
        3.2.2 内缸稳态位移场第38-39页
        3.2.3 内缸稳态应力场第39-42页
        3.2.4 多轴蠕变等效应变第42-44页
    3.3 内缸中分面汽密性分析第44-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内缸低周疲劳及启动过程分析第47-73页
    4.1 瞬态温度场分析第47-56页
        4.1.1 启动过程温度场分析第48-53页
        4.1.2 停机过程温度场分析第53-56页
    4.2 瞬态应力场及其低周疲劳损伤第56-61页
        4.2.1 启停过程瞬态应力场分析第56-59页
        4.2.2 启停工况引起的疲劳损伤第59-61页
    4.3 启动过程分析第61-70页
        4.3.1 等效应变分析第61-63页
        4.3.2 损伤降低方法分析第63-70页
    4.4 内缸蠕变疲劳寿命分析第70-72页
        4.4.1 蠕变疲劳耦合损伤分析第70-72页
    4.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73-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soBu-BTP/[C2mim][NTf2]萃取体系对几种稀土元素的萃取
下一篇:空调箱表冷器与热回收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