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4页 |
第二节 何为主权:博丹笔下的主权观念 | 第14-19页 |
一、统治权、所有权与主权——宾刻舒克De Dominio Maris书名释疑 | 第14-16页 |
二、恐惧、怀疑主义与博丹的主权观念 | 第16-19页 |
第三节 地理大发现与海洋问题主权化思考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海洋自由与封闭的争执及宾刻舒克的解决方案 | 第20-34页 |
第一节 海洋自由论与海洋封闭论 | 第20-29页 |
一、格劳秀斯的论题:大海拒绝排他性主权 | 第21-24页 |
二、塞尔登的回应:封闭海洋可以占有 | 第24-27页 |
三、划界:宾刻舒克区分领海(marginal seas)与公海(high sea)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海权论争中的核心问题:“所有权” | 第29-34页 |
一、格劳修斯《海洋自由论》及《论战争法权与和平法权》中的“所有权” | 第29-30页 |
二、塞尔登《海洋封闭论》中的“所有权” | 第30-31页 |
三、宾刻舒克《论海洋统治权》中的“所有权” | 第31-33页 |
四、小结:所有权与海洋性质的关联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宾刻舒克论领海主权的范围与限度 | 第34-45页 |
第一节 武力(force)的权力(power) | 第34-38页 |
一、宾刻舒克《论海洋统治权》的篇章结构 | 第34-35页 |
二、主权能力与意图(intention)的悖论:能被占领的公海与武力缺乏的现状 | 第35-36页 |
三、被限制的主权武力:“领海主权终结于大炮射程之内”命题的提出 | 第36-38页 |
第二节 边界(boundary line)与边缘地带(edge zone) | 第38-42页 |
一、边缘地带的主权模糊性与边界内主权绝对性的紧张关系 | 第38-39页 |
二、坚固大地与流动海洋:领海的边缘地带特性 | 第39页 |
三、边界的确立:为什么是“以陆定海”? | 第39-42页 |
第三节 国家理由与自然法的对话 | 第42-45页 |
一、功效(utility)与必需(necessity):宾刻舒克对格劳秀斯的批评 | 第42-43页 |
二、市民法在海洋问题上的界限 | 第43-44页 |
三、领海范围:国家理由与自然法的融合还是背离?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结语:被忽略的思想家与领海主权观念的思想逻辑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论海洋统治权》[试译·未定稿] | 第51-112页 |
后记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