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3-15页 |
1.2.1 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外风电发展趋势 | 第15页 |
1.3 变桨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变桨技术的发展 | 第15-17页 |
1.3.2 变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变桨执行机构 | 第18-19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9-22页 |
第二章 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原理分析与模型建立 | 第22-36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风力发电机组的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2.3 风力发电机组空气动力学理论 | 第23-26页 |
2.3.1 风能的计算 | 第23-24页 |
2.3.2 贝兹极限 | 第24-25页 |
2.3.3 风力机的特性系数 | 第25-26页 |
2.4 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系统 | 第26-28页 |
2.4.1 变桨距控制原理 | 第26-27页 |
2.4.2 风力发电变桨距控制过程 | 第27-28页 |
2.5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介绍 | 第28-29页 |
2.6 永磁同步风力电机发电机组模型建立 | 第29-33页 |
2.6.1 风轮模型 | 第29-30页 |
2.6.2 发电机模型 | 第30-31页 |
2.6.3 传动系统模型 | 第31-32页 |
2.6.4 变桨执行机构模型 | 第32-33页 |
2.7 永磁同步电机风力发电机组仿真 | 第33-35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结合的变桨控制策略研究 | 第36-50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PID控制简介 | 第36-37页 |
3.3 模糊控制原理 | 第37-38页 |
3.4 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结合的变桨控制器设计 | 第38-45页 |
3.4.1 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39-43页 |
3.4.2 PID控制器设计 | 第43-44页 |
3.4.3 模糊控制与PID控制切换平滑函数 | 第44-45页 |
3.5 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结合的变桨控制仿真分析 | 第45-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风速前馈与变论域模糊结合的变桨控制策略研究 | 第50-62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变论域理论 | 第50-51页 |
4.3 风速前馈与变论域模糊控制结合的变桨控制器设计 | 第51-56页 |
4.3.1 变论域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52-55页 |
4.3.2 模糊前馈控制器的设计 | 第55-56页 |
4.4 仿真结果 | 第56-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永磁同步变桨电机滑模控制 | 第62-72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滑模控制基本理论 | 第62-63页 |
5.3 永磁同步电机建模 | 第63-64页 |
5.4 滑模控制器设计 | 第64-66页 |
5.4.1 滑模面的求取 | 第64页 |
5.4.2 趋近律的求取 | 第64-66页 |
5.4.3 稳定性分析 | 第66页 |
5.5 负载转矩观测器的设计 | 第66-68页 |
5.6 变桨电机滑模控制仿真分析 | 第68-7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总结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