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在社会排斥下儿童认知风格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问题提出第9-18页
    1.1 认知风格第10-11页
        1.1.1 认知风格理论的提出与发展第10-11页
        1.1.2 场认知风格的研究第11页
        1.1.3 场认知风格的测定方式第11页
    1.2 攻击行为第11-14页
        1.2.1 攻击行为理论的理论依据第11-13页
        1.2.2 攻击行为与认知风格第13页
        1.2.3 攻击行为的测量第13-14页
    1.3 社会排斥第14-17页
        1.3.1 社会排斥的理论第14-15页
        1.3.2 社会排斥与认知风格第15页
        1.3.3 社会排斥与攻击行为第15-16页
        1.3.4 社会排斥的研究范式第16-17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2 研究一儿童认知风格及攻击行为的特点研究第18-27页
    2.1 研究目的第18页
    2.2 研究方法第18-20页
        2.2.1 被试第18-19页
        2.2.2 研究材料第19-20页
        2.2.3 研究流程及数据处理第20页
    2.3 研究结果第20-25页
        2.3.1 儿童认知风格和攻击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第20-25页
        2.3.2 不同认知风格对不同攻击类型儿童的研究第25页
    2.4 讨论第25-27页
3 研究二社会排斥下儿童认知风格对攻击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第27-35页
    3.1 研究目的第27页
    3.2 研究方法第27-28页
        3.2.1 被试第27页
        3.2.2 研究材料第27-28页
        3.2.3 研究设计第28页
        3.2.4 研究流程第28页
    3.3 研究结果第28-32页
        3.3.1 社会排斥操作检验第28-29页
        3.3.2 社会排斥与否儿童认知风格对攻击行为的影响第29-30页
        3.3.3 社会排斥与否儿童认知风格对关系攻击的影响第30页
        3.3.4 社会排斥与否儿童认知风格对外显攻击的影响第30-31页
        3.3.5 社会排斥下儿童认知风格对攻击类型的影响第31-32页
        3.3.6 访谈结果的内容分析第32页
    3.4 讨论第32-35页
4 总讨论第35-37页
    4.1 社会排斥下儿童认知风格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第35-36页
    4.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36页
    4.3 对学校和家长的建议第36-37页
5 总结论第37-38页
附录第38-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观点采择对同性恋污名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具身视角下温度体验对信任博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