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1.1.1 国内外模具 CAD 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4-16页 |
1.1.2 模具设计面临的问题 | 第16-17页 |
1.2 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1.2.1 最小包围盒算法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2 曲线偏置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2.3 模具标准件库系统的发展 | 第22-23页 |
1.3 论文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23-25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系统概述与开发工具 | 第26-35页 |
2.1 系统框架 | 第26-29页 |
2.1.1 系统简介 | 第26-28页 |
2.1.2 关键技术 | 第28-29页 |
2.2 开发工具 | 第29-34页 |
2.2.1 ACIS/Hoops | 第29-33页 |
2.2.2 InterOp 和 PHLV5 | 第33-34页 |
2.2.3 ObjectARX 和 RealDWG 介绍 | 第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最小包围盒技术研究 | 第35-53页 |
3.1 最小包围盒的概念及分类 | 第35-36页 |
3.1.1 最小包围盒相关概念 | 第35页 |
3.1.2 包围盒分类 | 第35-36页 |
3.2 方形包围盒算法研究 | 第36-43页 |
3.2.1 主旋转轴的初步确定 | 第36-37页 |
3.2.2 方向包围盒算法流程 | 第37-39页 |
3.2.3 应用实例 | 第39-43页 |
3.3 最小包围圆柱算法研究 | 第43-52页 |
3.3.1 AABC 体积求解 | 第43-44页 |
3.3.2 角度旋转范围 | 第44-49页 |
3.3.3 最小体积包围圆柱算法流程 | 第49-50页 |
3.3.4 包围圆柱算法讨论 | 第50页 |
3.3.5 最小包围圆柱应用实例 | 第50-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混合曲线偏置算法研究 | 第53-66页 |
4.1 混合曲线偏置难点分析 | 第53-54页 |
4.2 偏置算法中的关键技术 | 第54-61页 |
4.2.1 误差函数 | 第54-55页 |
4.2.2 偏置距离与采样密度关系 | 第55-58页 |
4.2.3 自交消除算法 | 第58-59页 |
4.2.4 曲线光顺处理 | 第59-61页 |
4.3 曲线偏置算法 | 第61-62页 |
4.4 算法对比 | 第62-64页 |
4.5 应用实例 | 第64-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ACIS 标准件库的研究 | 第66-80页 |
5.1 ACIS 标准件库设计 | 第66-68页 |
5.1.1 标准件库架构 | 第66-67页 |
5.1.2 标准件库设计 | 第67-68页 |
5.2 界面与数据模块 | 第68-71页 |
5.2.1 标准件检索 | 第68-69页 |
5.2.2 参数动态约束处理 | 第69-71页 |
5.3 ACIS 造型模块 | 第71-77页 |
5.3.1 数据接口处理 | 第71-72页 |
5.3.2 参数化建模实现 | 第72-75页 |
5.3.3 客户化定制处理 | 第75-77页 |
5.4 CAD 开发模块 | 第77-79页 |
5.4.1 ACIS 与 AutoCAD 平台 | 第77-78页 |
5.4.2 ACIS 与其它三维软件平台 | 第78-7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系统运行实例 | 第80-89页 |
6.1 系统概述 | 第80-81页 |
6.2 系统运行实例 | 第81-88页 |
6.2.1 项目信息 | 第82-83页 |
6.2.2 注塑件分析 | 第83页 |
6.2.3 注塑件布局 | 第83-84页 |
6.2.4 分型面设计 | 第84-85页 |
6.2.5 标准件导入 | 第85-87页 |
6.2.6 零件毛坯及工程图生成 | 第87-8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7.1 结论 | 第89-90页 |
7.2 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