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第23页 |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23-2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6-27页 |
1.4.1 本文的创新 | 第26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26-27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经营绩效相关理论 | 第27-37页 |
2.1 非利息收入相关理论 | 第27-30页 |
2.1.1 非利息收入的定义 | 第27页 |
2.1.2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主要特征 | 第27-28页 |
2.1.3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2.2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相关理论 | 第30-32页 |
2.2.1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定义 | 第30页 |
2.2.2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指标选取的遵循原则 | 第30-31页 |
2.2.3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指标的选取 | 第31-32页 |
2.3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经营绩效影响的理论依据 | 第32-36页 |
2.3.1 协同效应理论 | 第32页 |
2.3.2 金融创新理论 | 第32-33页 |
2.3.3 资产组合理论 | 第33-35页 |
2.3.4 多元化经营理论 | 第35-36页 |
2.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经营绩效的现状分析 | 第37-45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发展历程 | 第37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发展现状 | 第37-40页 |
3.2.1 非利息收入占比基本上呈现上升状态 | 第37-38页 |
3.2.2 非利息收入在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中存在区别 | 第38-39页 |
3.2.3 商业银行缺少拓展非利息收入的经济环境 | 第39-40页 |
3.3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现状 | 第40-42页 |
3.4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经营绩效影响的现状 | 第42-43页 |
3.5 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5-57页 |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5页 |
4.1.1 样本选取 | 第45页 |
4.1.2 数据来源 | 第45页 |
4.2 模型变量的选取 | 第45-48页 |
4.2.1 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变量 | 第45-46页 |
4.2.2 衡量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变量 | 第46页 |
4.2.3 控制变量 | 第46-48页 |
4.3 基本假设与模型构建 | 第48-51页 |
4.3.1 基本假设 | 第48页 |
4.3.2 模型构建 | 第48-51页 |
4.4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1-54页 |
4.4.1 截面序列的统计分析 | 第51-52页 |
4.4.2 时间序列的统计分析 | 第52-54页 |
4.5 模型回归结果 | 第54-55页 |
4.5.1 大型商业银行回归结果 | 第54-55页 |
4.5.2 股份制商业银行回归结果 | 第55页 |
4.6 回归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4.7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的政策建议 | 第57-60页 |
5.1 改变商业银行经营业务范围,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 | 第57页 |
5.2 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受力,积极创新非利息收入业务 | 第57-58页 |
5.3 提高商业银行整体实力,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 | 第58页 |
5.4 加强对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监管,提高业务安全性 | 第58-59页 |
5.5 培育非利息收入业务的专业人员,增强市场竞争力 | 第59页 |
5.6 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1、结论 | 第60页 |
2、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