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20页 |
1.1 咪唑乙烟酸及其作用机理 | 第12-14页 |
1.1.1 咪唑乙烟酸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 第12页 |
1.1.2 咪唑乙烟酸的使用现状及作用原理 | 第12-13页 |
1.1.3 咪唑乙烟酸的代谢与降解 | 第13-14页 |
1.2 除草剂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 第14-17页 |
1.3 细菌基因组文库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1 基因文库构建的研究 | 第17页 |
1.3.2 细菌基因组文库的研究 | 第17-18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1.5 本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1 供试菌株与载体 | 第20页 |
2.1.2 供试除草剂 | 第20页 |
2.1.3 供试培养基配制方法 | 第20页 |
2.1.4 常用试剂配制方法 | 第20页 |
2.1.5 限制性内切酶、试剂盒及试剂耗材 | 第20-21页 |
2.1.6 引物 | 第21页 |
2.1.7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1页 |
2.2 T-1菌株的鉴定及生长条件的测定 | 第21-25页 |
2.2.1 T-1菌落形态观察 | 第21页 |
2.2.2 16S rDNA的序列测定 | 第21-24页 |
2.2.3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24页 |
2.2.4 菌株T-1生长条件的测定 | 第24-25页 |
2.3 菌株T-1的基因组文库构建 | 第25-28页 |
2.3.1 T-1总DNA的提取 | 第25页 |
2.3.2 T-1菌株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 第25-27页 |
2.3.3 抗咪唑乙烟酸候选基因的筛选 | 第27-28页 |
2.3.4 候选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28页 |
2.4 候选基因的原核表达研究 | 第28-29页 |
2.4.1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 第28页 |
2.4.2 重组质粒的功能验证 | 第28-29页 |
2.5 候选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9-30页 |
2.5.1 候选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功能预测 | 第29页 |
2.5.2 候选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高级结构预测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7页 |
3.1 T-1菌株最佳生长条件的测定与鉴定 | 第30-34页 |
3.1.1 T-1菌株形态鉴定 | 第30-31页 |
3.1.2 16S 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分析 | 第31-32页 |
3.1.3 菌株T-1的最佳生长条件 | 第32-34页 |
3.2 菌株T-1的基因组文库构建 | 第34-39页 |
3.2.1 T-1总DNA质量分析 | 第34页 |
3.2.2 基因组文库构建 | 第34-36页 |
3.2.3 文库质量鉴定 | 第36-37页 |
3.2.4 咪唑乙烟酸抗性重组子的筛选 | 第37页 |
3.2.5 候选基因BM-1的序列分析 | 第37-39页 |
3.3 候选基因原核表达研究 | 第39-42页 |
3.3.1 候选基因的测序验证 | 第39页 |
3.3.2 重组质粒pAC-BM的诱导表达 | 第39-41页 |
3.3.3 pAC-BM抗咪唑乙烟酸功能验证 | 第41-42页 |
3.4 候选基因编码的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2-47页 |
3.4.1 候选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 第42页 |
3.4.2 候选基因BM-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子 | 第42页 |
3.4.3 候选基因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2-47页 |
4 讨论 | 第47-49页 |
4.1 咪唑乙烟酸抗性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 第47页 |
4.2 BM-1是一个与ALS抑制剂抗性相关的新基因 | 第47-48页 |
4.3 抗咪唑乙烟酸基因BM-1的进一步研究 | 第48-49页 |
5 结论 | 第49-50页 |
5.1 菌株T-1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 | 第49页 |
5.2 菌株T-1基因组文库的构建结果 | 第49页 |
5.3 菌株T-1基因组文库抗性筛选与蛋白表达 | 第49页 |
5.4 候选基因的蛋白分析 | 第49-50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