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6-24页 |
1.1 研究的问题及背景 | 第16-17页 |
1.2 研究的目标及思路 | 第17-19页 |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9-20页 |
1.4 研究的资料及来源 | 第20-21页 |
1.5 研究的特色及创新 | 第21-24页 |
2 基础理论、文献综述与国际经验借鉴 | 第24-44页 |
2.1 基础理论 | 第24-31页 |
2.1.1 消费经济学理论 | 第24-27页 |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29页 |
2.1.3 城乡协调发展理论 | 第29-31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31-40页 |
2.2.1 现代消费理论的文献综述 | 第31-32页 |
2.2.2 关于可持续消费的文献综述 | 第32-35页 |
2.2.3 关于农村消费的文献综述 | 第35-40页 |
2.2.4 相关研究述评 | 第40页 |
2.3 国际经验借鉴 | 第40-43页 |
2.3.1 美国经验 | 第40-41页 |
2.3.2 德国经验 | 第41-42页 |
2.3.3 日本经验 | 第42-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3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理论框架 | 第44-62页 |
3.1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概念界定 | 第44-50页 |
3.1.1 农村可持续消费的概念 | 第44-46页 |
3.1.2 农村可持续消费的内涵 | 第46-48页 |
3.1.3 农村可持续消费的原则 | 第48页 |
3.1.4 农村可持续消费的核心理念 | 第48-50页 |
3.2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运行机理 | 第50-56页 |
3.2.1 经济因素与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关系原理 | 第51-53页 |
3.2.2 社会因素与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关系原理 | 第53-55页 |
3.2.3 资源环境因素与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关系原理 | 第55-56页 |
3.3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评价指标与方法 | 第56-61页 |
3.3.1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评价原则 | 第56-57页 |
3.3.2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评价指标 | 第57-60页 |
3.3.3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评价方法 | 第60-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4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现状及潜力评价 | 第62-84页 |
4.1 现阶段农村消费领域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62-74页 |
4.1.1 现阶段农村消费领域的现状分析 | 第62-70页 |
4.1.2 现阶段农村消费领域的问题分析 | 第70-72页 |
4.1.3 农村可持续消费发展缓慢的原因 | 第72-74页 |
4.2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潜力评价 | 第74-82页 |
4.2.1 数据说明与权重确定 | 第74-75页 |
4.2.2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潜力分指数测算结果分析 | 第75-79页 |
4.2.3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潜力综合指数测算结果分析 | 第79-8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5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空间差异分析 | 第84-100页 |
5.1 引言 | 第84-86页 |
5.2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地区差异 | 第86-91页 |
5.2.1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地区差异的测度指标 | 第86页 |
5.2.2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地区差异的测算结果 | 第86-89页 |
5.2.3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聚类分析 | 第89-91页 |
5.3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空间收敛性 | 第91-99页 |
5.3.1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空间自相关检验 | 第91-93页 |
5.3.2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空间β收敛分析 | 第93-96页 |
5.3.3 进一步讨论与稳健性检验 | 第96-9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6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影响效应分析 | 第100-114页 |
6.1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 | 第100-107页 |
6.1.1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100-101页 |
6.1.2 实证研究设计:模型、方法与数据 | 第101-105页 |
6.1.3 实证过程与结果讨论 | 第105-107页 |
6.1.4 稳健性检验 | 第107页 |
6.2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 | 第107-113页 |
6.2.1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分析 | 第107-109页 |
6.2.2 实证研究设计:模型、方法与数据 | 第109-111页 |
6.2.3 实证过程与结果讨论 | 第111-113页 |
6.2.4 稳健性检验 | 第11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7 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机制设计 | 第114-126页 |
7.1 促进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政策诱导机制 | 第114-117页 |
7.1.1 收入政策诱导机制 | 第114-115页 |
7.1.2 产业政策诱导机制 | 第115-116页 |
7.1.3 科技政策诱导机制 | 第116-117页 |
7.2 促进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价格调控机制 | 第117-119页 |
7.2.1 市场定价机制 | 第117-118页 |
7.2.2 价格调节机制 | 第118页 |
7.2.3 价格监督机制 | 第118-119页 |
7.2.4 价格导向机制 | 第119页 |
7.3 促进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保障驱动机制 | 第119-121页 |
7.3.1 法律法规保障机制 | 第119-120页 |
7.3.2 政策执行监督机制 | 第120-121页 |
7.4 促进农村可持续消费增长的城乡互动机制 | 第121-124页 |
7.4.1 城乡资源互动机制 | 第121页 |
7.4.2 城乡资金互动机制 | 第121-122页 |
7.4.3 城乡就业互动机制 | 第122-123页 |
7.4.4 城乡创业互动机制 | 第123-124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8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第126-134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126-127页 |
8.2 政策建议 | 第127-133页 |
8.2.1 加快金融服务创新,实现农村消费融资多元化 | 第128-129页 |
8.2.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激发农村消费的增长潜能 | 第129-130页 |
8.2.3 强化公共服务供给,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 | 第130-131页 |
8.2.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 第131-132页 |
8.2.5 建立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 第132-133页 |
8.3 研究展望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50页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50页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0页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研的科研项目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