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饲料论文

cofD基因敲除对瘤胃反刍兽甲烷短杆菌甲烷生成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5页
    1.1 瘤胃产甲烷菌第13-15页
        1.1.1 甲烷菌的分类及研究方法第13-14页
        1.1.2 瘤胃中的优势产甲烷菌第14-15页
        1.1.3 反刍兽甲烷短杆菌(Mbr. ruminantium)第15页
    1.2 瘤胃甲烷生成及调控措施第15-19页
        1.2.1 甲烷生成途径第15-17页
        1.2.2 调控措施第17-19页
    1.3 辅酶F_(420)的功能与生物合成第19-22页
        1.3.1 辅酶F_(420)的结构与功能第19-20页
        1.3.2 辅酶F_(420)的生物合成第20-21页
        1.3.3 2-磷酸-L-乳酸转移酶(CofD)第21-22页
    1.4 基因敲除概述第22-23页
        1.4.1 基因敲除的原理与方法第22-23页
        1.4.2 基因敲除在生物学功能学研究中的应用第23页
    1.5 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1.6 试验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1.6.1 目的第24页
        1.6.2 意义第24页
        1.6.3 主要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试验研究第25-55页
    试验一 反刍兽甲烷短杆菌的分离鉴定第25-36页
        1.1 材料和方法第25-31页
            1.1.1 培养基成分及配制第25-26页
            1.1.2 甲烷菌的分离第26-27页
            1.1.3 产甲烷菌的菌落鉴定第27-29页
            1.1.4 生长曲线的绘制第29-30页
            1.1.5 产甲烷菌的保种第30-31页
            1.1.6 数据统计分析第31页
        1.2 结果与分析第31-35页
            1.2.1 菌株的表型观察第31-32页
            1.2.2 菌株的系统分类学鉴定第32-34页
            1.2.3 菌株的生长规律第34-35页
        1.3 讨论第35页
        1.4 小结第35-36页
    试验二 反刍兽甲烷短杆菌cofD基因敲除体的构建及验证第36-48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36-43页
            2.1.1 菌种来源及质粒第36页
            2.1.2 扩增引物第36页
            2.1.3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36-37页
            2.1.4 cofD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第37-40页
            2.1.5 电转化第40页
            2.1.6 cofD缺失验证第40-42页
            2.1.7 扩大培养及保种第42页
            2.1.8 数据统计分析第42-4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43-46页
            2.2.1 pUC18-cofD-tet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第43-45页
            2.2.2 cofD基因缺失验证第45-46页
        2.3 讨论第46-47页
        2.4 小结第47-48页
    试验三 cofD基因敲除型与野生型反刍兽甲烷短杆菌辅酶F_(420)合成量和甲烷生成量的比较第48-55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48-49页
            3.1.1 甲烷菌株来源第48页
            3.1.2 培养基成分及配制第48页
            3.1.3 生长曲线比较试验第48页
            3.1.4 野生型与cofD基因敲除型菌株的比较试验第48页
            3.1.5 指标测定与方法第48-49页
            3.1.6 数据统计分析第49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9-52页
            3.2.1 野生型和cofD基因敲除型的反刍兽甲烷短杆菌生长曲线图比较第49-50页
            3.2.2 野生型和cofD基因敲除型的反刍兽甲烷短杆菌辅酶F_(420)合成量比较第50-51页
            3.2.3 野生型和cofD基因敲除型的反刍兽甲烷短杆菌甲烷产量比较第51-52页
        3.3 讨论第52-54页
        3.4 小结第54-55页
第三章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第55-56页
    1.1 全文结论第55页
    1.2 创新点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饲粮锰源和锰水平对肉鸡抗沙门氏菌感染免疫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饲粮能量水平和LPS应激对肉鸭生产性能、能量代谢及肝脏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