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说中的不可靠叙述者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0. 绪论 | 第11-13页 |
1. 不可靠叙述者的界定 | 第13-25页 |
1.1 叙述者与叙述视角 | 第13-16页 |
1.2 叙述者的可靠性问题 | 第16-21页 |
1.2.1 隐含作者 | 第16-17页 |
1.2.2 不可靠叙述者的理论梳理 | 第17-20页 |
1.2.3 不可靠叙述者的分类 | 第20-21页 |
1.3 新时期小说不可靠叙述者的凸显 | 第21-25页 |
2. 新时期小说不可靠叙述者的特征 | 第25-33页 |
2.1 限知:构筑遮蔽与洞见 | 第25-28页 |
2.2 残损:解读边缘与欲望 | 第28-29页 |
2.3 失范:颠覆历史与理性 | 第29-33页 |
3. 新时期小说不可靠叙述者的个案分析 | 第33-55页 |
3.1 《看上去很美》——儿童叙述者的自我展露 | 第33-40页 |
3.1.1 童年经验的想象重建 | 第34-36页 |
3.1.2 政治话语的暖昧书写 | 第36-38页 |
3.1.3 儿童困境的集中展现 | 第38-40页 |
3.2 《尘埃落定》——痴傻叙述者的默然审视 | 第40-47页 |
3.2.1 拒绝正史的个体聚焦 | 第41-43页 |
3.2.2 愚智转化的哲学思考 | 第43-45页 |
3.2.3 时空错乱的当下体验 | 第45-47页 |
3.3 《秦腔》——疯癫叙述者的绝望呼喊 | 第47-55页 |
3.3.1 畸形的臆想者 | 第49-51页 |
3.3.2 边缘的游荡者 | 第51-52页 |
3.3.3 反叛的狂欢者 | 第52-55页 |
4. 不可靠叙述者的美学张力 | 第55-62页 |
4.1 陌生与反讽 | 第55-57页 |
4.2 复调与错位 | 第57-59页 |
4.3 诗化与隐喻 | 第59-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