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3-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第12-14页 |
1.1.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 第12页 |
1.1.2 第二代移动过通信系统(2G) | 第12-13页 |
1.1.3 第2.5代移动通信系统(2.5G) | 第13页 |
1.1.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 第13页 |
1.1.5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 | 第13-14页 |
1.2 论文研究背景与国内外情况 | 第14-16页 |
1.2.1 国内市场需求 | 第14页 |
1.2.2 LTE商用情况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情况 | 第14-16页 |
1.3 本论文的工作及安排 | 第16-17页 |
第2章 LTE网络架构 | 第17-24页 |
2.1 总体系统架构 | 第17页 |
2.2 LTE系统结构 | 第17-20页 |
2.2.1 演进分组核心网(EPC) | 第17-18页 |
2.2.2 演进统一陆地无线接入网(E-UTRAN) | 第18-19页 |
2.2.3 E-UTRAN与EPC的功能划分 | 第19-20页 |
2.3 空中接口协议栈 | 第20-22页 |
2.3.1 控制平面协议 | 第20-21页 |
2.3.2 用户平面协议 | 第21-22页 |
2.4 S1接口协议栈与X2接口协议栈 | 第22-23页 |
2.4.1 S1接口协议栈 | 第22页 |
2.4.2 X2接口协议栈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TD-LTE关键技术——OFDM | 第24-53页 |
3.1 正交幅度调制(QAM) | 第24-29页 |
3.1.1 M-QAM基本原理 | 第24-26页 |
3.1.2 M-QAM仿真分析 | 第26-29页 |
3.2 OFDM多址接入技术 | 第29-44页 |
3.2.1 OFDM技术综述 | 第29页 |
3.2.2 OFDM系统的基本模型 | 第29-32页 |
3.2.3 OFDM仿真与分析 | 第32-34页 |
3.2.4 OFDM的循环前缀 | 第34-36页 |
3.2.5 OFDM峰均功率比 | 第36-40页 |
3.2.6 LTE协议中下行多址技术——OFDMA | 第40-41页 |
3.2.7 LTE协议中的上行多址技术——SC-FDMA | 第41-42页 |
3.2.8 OFDMA与SC-FDMA的对比 | 第42-44页 |
3.3 MIMO-OFDM技术及其仿真 | 第44-52页 |
3.3.1 MIMO信道模型及其极限信道容量 | 第45-46页 |
3.3.2 Alamouti编码的MIMO仿真 | 第46-50页 |
3.3.3 LTE中的MIMO | 第50页 |
3.3.4 MIMO-OFDM系统仿真 | 第50-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TD-LTE下行链路信道结构及仿真 | 第53-67页 |
4.1 无线帧结构 | 第53-55页 |
4.2 基本物理资源 | 第55-58页 |
4.2.1 资源栅格(Resource grid) | 第55-57页 |
4.2.2 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 | 第57页 |
4.2.3 资源块(Resource Blocks) | 第57页 |
4.2.4 资源单元组与控制信道单元 | 第57-58页 |
4.3 物理层信道、信号及其处理过程 | 第58-61页 |
4.3.1 物理信道 | 第58-59页 |
4.3.2 天线端口与物理信号 | 第59-61页 |
4.3.3 下行物理信道处理过程 | 第61页 |
4.4 LTE系统下行链路PDSCH信道仿真 | 第61-66页 |
4.4.1 仿真流程 | 第61-62页 |
4.4.2 仿真部分程序描述 | 第62-65页 |
4.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5-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7-68页 |
5.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77页 |
研究生期间取得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