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31页 |
2.1 光催化原理 | 第15-16页 |
2.2 TiO_2基本性质和结构 | 第16-20页 |
2.3 TiO_2光催化效率影响因素 | 第20-24页 |
2.4 3D分级结构TiO_2微球材料 | 第24-26页 |
2.4.1 3D分级结构TiO_2微球的优势 | 第24页 |
2.4.2 3D分级结构TiO_2微球的制备 | 第24-26页 |
2.5 TiO_2可见光响应能力拓展 | 第26-30页 |
2.5.1 染料敏化 | 第26-27页 |
2.5.2 贵金属沉积 | 第27-28页 |
2.5.3 金属离子掺杂 | 第28-29页 |
2.5.4 非金属离子掺杂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不同溶剂制备3D分级结构TiO_2微球及其产物性能研究 | 第31-48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1-34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1-32页 |
3.2.2 样品制备 | 第32-33页 |
3.2.3 样品表征 | 第33-34页 |
3.2.4 光催化活性分析 | 第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7页 |
3.3.1 样品形貌和晶体结构 | 第34-41页 |
3.3.2 样品吸光性能 | 第41-42页 |
3.3.3 促进3D分级结构TiO_2微球形成的因素 | 第42-45页 |
3.3.4 样品光催化性能 | 第45-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以丙酮为溶剂热介质制备3D分级结构TiO_2微球及其产物性能研究 | 第48-61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8-49页 |
4.2.2 样品制备 | 第49页 |
4.2.3 样品表征 | 第49-50页 |
4.2.4 光催化活性分析 | 第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60页 |
4.3.1 样品形貌 | 第50-53页 |
4.3.2 样品晶体结构 | 第53-54页 |
4.3.3 样品吸光性能 | 第54-55页 |
4.3.4 样品电子传输性能 | 第55-56页 |
4.3.5 盐酸作用机理 | 第56-57页 |
4.3.6 样品光催化性能 | 第57-58页 |
4.3.7 样品生长机理 | 第58-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碳掺杂3D分级结构TiO_2微球的制备及其产物性能研究 | 第61-80页 |
5.1 引言 | 第61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1-64页 |
5.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61-62页 |
5.2.2 样品制备 | 第62页 |
5.2.3 样品表征 | 第62-63页 |
5.2.4 可见光光催化性能考察 | 第63页 |
5.2.5 光催化实验样品分析 | 第63页 |
5.2.6 捕获实验 | 第63-6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4-79页 |
5.3.1 样品形貌和晶体结构 | 第64-66页 |
5.3.2 样品光催化性能 | 第66-68页 |
5.3.3 样品吸光性能 | 第68-69页 |
5.3.4 样品表面化学成分 | 第69-72页 |
5.3.5 未煅烧样品TGA结果 | 第72-73页 |
5.3.6 样品电子传输性能 | 第73-75页 |
5.3.7 GW-TiO_2@200的光催化原理 | 第75-77页 |
5.3.8 CIP降解路径分析 | 第77-78页 |
5.3.9 溶液残留毒性分析 | 第78-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结论 | 第80-81页 |
6.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 第93-9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