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真菌(霉菌)与放线菌论文--隐球菌论文

系统性分析新型隐球菌铜离子稳态对真菌毒性的影响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 新型隐球菌致病机制与治疗第10-13页
        1.2.1 新型隐球菌的毒力相关因子研究进展第10-12页
        1.2.2 新型隐球菌疾病的防御反应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 宿主体内铜离子对生长代谢和抗菌的重要作用第13页
        1.3.1 铜离子参与细胞的生长代谢第13页
        1.3.2 铜离子的抗菌作用第13页
    1.4 新型隐球菌铜离子代谢途径第13-17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17-41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17-22页
        2.1.1 主要实验材料第17页
        2.1.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第17-18页
        2.1.3 主要实验试剂盒第18-19页
        2.1.4 主要实验试剂第19-20页
        2.1.5 主要实验药品第20-21页
        2.1.6 有关试剂配制第21-22页
    2.2 研究内容与实验方法第22-41页
        2.2.1 基因克隆构建铜离子代谢相关基因敲除菌种第22-29页
        2.2.2 新型隐球菌铜离子代谢相关蛋白对其生长的影响第29-30页
        2.2.3 探究Atx1、Ccc2、Lac1蛋白结合方式第30-34页
        2.2.4 探究Ccc2重要功能第34-37页
        2.2.5 探究Ccs重要功能第37-41页
第3章 实验结果第41-61页
    3.1 构建铜离子代谢相关基因的敲除菌种第41-45页
    3.2 新型隐球菌不同铜离子转运蛋白对致病力的影响第45-48页
        3.2.1 体外不同环境下敲除菌种的生长情况第45-46页
        3.2.2 感染宿主后新型隐球菌不同铜离子转运蛋白对菌致病力的影响第46-48页
    3.3 探究Atx1、Ccc2、Lac1蛋白结合方式第48-53页
        3.3.1 构建三聚体报告模型第48-52页
        3.3.2 观察Atx1、Ccc2、Lac1蛋白结合荧光第52-53页
    3.4 探究Ccc2重要功能第53-57页
        3.4.1 探究Ccc2的蛋白定位第54-55页
        3.4.2 探究Ccc2的结合蛋白第55-57页
    3.5 探究Ccs重要功能第57-61页
        3.5.1 Ccs基因的cDNA预测第58-59页
        3.5.2 比较不同Cu离子环境子下Ccs蛋白表达量第59-61页
第4章 讨论第61-65页
    4.1 新型隐球菌敲除Ctr2后在肺部感染中呈现高毒性第61-62页
    4.2 新型隐球菌Atx1、Ccc2、Lac1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第62-63页
    4.3 Ccc2蛋白参与新型隐球菌重要的生长代谢功能第63-64页
    4.4 Ccs蛋白或间接参与新型隐球菌铜离子解毒机制第64-65页
第5章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川产道地药材蓬莪术醋制增效机理研究
下一篇:新型隐球菌中镁离子转运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