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进步主义时期联邦政府干预劳资关系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8-17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 进步主义运动的兴起 | 第17-27页 |
(一)工业化进程与劳资冲突的凸显 | 第17-23页 |
1.经济发展与工业社会转型 | 第17-19页 |
2.贫富差距与劳资冲突频发 | 第19-23页 |
(二)进步思潮与联邦政府职能的扩展 | 第23-27页 |
二 联邦政府对劳资关系的干预 | 第27-46页 |
(一)工人罢工权利的取得 | 第27-32页 |
1.早期的“刑事共谋”案 | 第27-29页 |
2.从《谢尔曼法》到《克莱顿法》 | 第29-32页 |
(二)联邦政府干预劳资纠纷 | 第32-39页 |
1.总统的初步实践 | 第32-34页 |
2.调解方式制度化 | 第34-37页 |
3.行政机构分设管理 | 第37-39页 |
(三)保障性劳工立法的制定 | 第39-44页 |
1.工人赔偿机制的建立 | 第39-41页 |
2.童工保护法案的出台 | 第41-44页 |
(四)战时劳工政策 | 第44-46页 |
三 社会各界对联邦政府干预政策的反应 | 第46-51页 |
(一)垄断公司与中小企业 | 第46-48页 |
(二)工人运动方式的转变 | 第48-51页 |
结论 | 第51-54页 |
(一)“三方协调机制”的雏形 | 第51-52页 |
(二)联邦政府干预的实际效果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