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我国法律解释体制的当下构造及其完善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15页
    一、研究背景、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第9-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3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创新点第13-15页
第一章 我国法律解释体制的当下构造第15-27页
    第一节 我国法律解释权的配置第15-20页
        一、立法解释第16-18页
        二、行政解释第18-19页
        三、司法解释第19-20页
    第二节 我国法律解释体制的特征第20-23页
        一、法律解释主体的多元化第20-21页
        二、法律解释主体有各自的解释范围第21页
        三、立法解释效力最高第21-23页
    第三节 我国法律解释体制的运行现状第23-25页
        一、立法解释的具体实践情况第23-25页
        二、司法解释的具体实践情况第25页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二章 我国现行法律解释体制存在的问题第27-37页
    第一节 法律解释主体相互冲突第27-30页
        一、立法解释缺位,司法解释泛滥第27-28页
        二、行政解释侵害司法解释第28-29页
        三、司法解释越位、主体多元第29-30页
    第二节 法律解释内容相互冲突第30-32页
        一、法律解释与法律相互冲突第31-32页
        二、法律解释之间相互冲突第32页
    第三节 法律解释程序缺乏细致规范第32-35页
        一、立法解释程序粗疏第33-34页
        二、行政解释程序笼统第34-35页
        三、司法解释程序缺乏监督第35页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完善我国法律解释体制的设想第37-52页
    第一节 强化立法解释第37-41页
        一、立法解释存在的必要性第37-38页
        二、完善立法解释机制第38-41页
    第二节 限制行政解释第41-44页
        一、加强行政解释的法律化规定第42-43页
        二、限制行政解释权的滥用第43-44页
        三、完善行政解释的监督第44页
    第三节 规范司法解释第44-48页
        一、防止司法解释越位第45页
        二、最高法与最高检司法解释的冲突解决第45-46页
        三、案例指导制度的司法解释化第46-48页
    第四节 制定《法律解释法》第48-51页
        一、明确法律解释主体及效力第49-50页
        二、规定法律解释程序及形式第50页
        三、明晰法律解释范围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习俗和法律:陕甘宁边区婚姻纠纷司法裁断依据研究
下一篇:论霍姆斯实用主义法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