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1.1 室内定位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室内定位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文章架构 | 第13-15页 |
2 室内无线定位技术相关理论 | 第15-28页 |
2.1 室内定位技术 | 第15-19页 |
2.1.1 室内定位技术概述 | 第15-17页 |
2.1.2 室内定位主要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2.1.3 室内定位性能评价标准 | 第18-19页 |
2.2 无线室内定位算法 | 第19-23页 |
2.2.1 基于测距的室内定位算法 | 第19-22页 |
2.2.2 基于非测距的室内定位算法 | 第22-23页 |
2.3 蓝牙4.0室内定位原理 | 第23-27页 |
2.3.1 蓝牙4.0技术 | 第23-25页 |
2.3.2 蓝牙4.0室内定位系统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蓝牙4.0信号室内传播模型特性分析 | 第28-39页 |
3.1 室内信号路径损耗模型 | 第28-31页 |
3.1.1 自由空间路径模型 | 第28-29页 |
3.1.2 对数正态路径模型 | 第29-30页 |
3.1.3 华为室内路径损耗模型 | 第30-31页 |
3.2 蓝牙4.0信号分析研究实验平台 | 第31-32页 |
3.3 室内场景下RSSI特性分析 | 第32-36页 |
3.3.1 距离对蓝牙RSSI的影响 | 第32-35页 |
3.3.2 非视距对蓝牙RSSI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 RSSI高斯滤波处理 | 第36-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高斯环境下基于相关的快速虚拟网格定位算法 | 第39-49页 |
4.1 Pearson相关系数定位算法 | 第39-41页 |
4.1.1 RSSI和距离相关特性分析 | 第39页 |
4.1.2 基于Pearson相关的定位估计 | 第39-41页 |
4.2 基于Pearson相关的快速虚拟网格定位估计 | 第41-44页 |
4.2.1 Bounding-Box初始虚拟网格划分 | 第42-43页 |
4.2.2 快速虚拟网格迭代细分定位估计步骤 | 第43-44页 |
4.3 算法仿真与对比分析 | 第44-48页 |
4.3.1 仿真环境 | 第44-45页 |
4.3.2 算法参数的优选仿真分析 | 第45页 |
4.3.3 定位算法性能仿真分析 | 第45-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非视距环境下基于特征点修正的改进PSO定位 | 第49-62页 |
5.1 粒子群优化定位算法 | 第49-50页 |
5.1.1 PSO算法 | 第49页 |
5.1.2 定位适应度函数 | 第49-50页 |
5.2 改进PSO优化定位算法 | 第50-51页 |
5.2.1 改进的适应度函数 | 第50-51页 |
5.2.2 改进PSO优化定位步骤 | 第51页 |
5.3 非视距下基于特征点修正的定位估计 | 第51-56页 |
5.3.1 NLOS传播模型拟合 | 第52-54页 |
5.3.2 基于特征点的测距差分修正 | 第54-55页 |
5.3.3 基于特征点修正的定位估计流程 | 第55-56页 |
5.4 算法仿真及分析 | 第56-61页 |
5.4.1 改进PSO算法性能仿真分析 | 第56-58页 |
5.4.2 特征点修正的定位算法仿真分析 | 第58-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6 蓝牙4.0室内定位系统测试与分析 | 第62-70页 |
6.1 蓝牙4.0室内定位系统方案 | 第62-63页 |
6.2 系统测试软硬件环境 | 第63-66页 |
6.2.1 蓝牙iBeacon模块硬件 | 第63-64页 |
6.2.2 蓝牙iBeacon部署配置 | 第64-65页 |
6.2.3 蓝牙4.0接收模块 | 第65-66页 |
6.3 定位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6.3.1 场景一定位实验分析 | 第67页 |
6.3.2 场景二定位实验分析 | 第67-6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7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