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其他学科论文--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

补脑膏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疲劳(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词表第8-9页
前言第9-11页
临床研究第11-33页
    1 临床研究对象的选择第11-13页
        1.1 病例来源第11页
        1.2 诊断标准第11-12页
        1.3 病例标准第12-13页
    2 研究方法第13-17页
        2.1 随机化分组第13页
        2.2 治疗方法第13-14页
        2.3 观察指标第14-15页
        2.4 安全性评价标准第15页
        2.5 统计学处理第15-16页
        2.6 技术路线图第16-17页
    3.结果第17-25页
        3.1 一般资料的分析第17页
        3.2 一般资料基线比较第17-19页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SS的比较第19-20页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QOL的比较第20页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I的比较第20-21页
        3.6 两组患者气虚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第21-22页
        3.7 两组患者血瘀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第22页
        3.8 两组患者内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第22-23页
        3.9 两组患者内火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第23页
        3.10 两组患者痰湿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第23-24页
        3.11 两组患者阴虚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第24-25页
        3.1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第25页
    4 讨论第25-31页
        4.1 关于疗效指标的选择及意义第25-27页
        4.2 试验药物补脑膏第27-29页
        4.3 研究结果的疗效分析第29-31页
    5 结论第31页
    6 不足与展望第31-32页
    7 结语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6页
附录第36-42页
    附录一:疲劳严重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第36页
    附录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精力的影响部分第36-37页
    附录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表(改良Barthel指数)第37-38页
    附录四: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第38-41页
    附录五:补脑膏对PSF患者受试知情同意书第41-42页
文献综述 缺血性PSF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第42-54页
    1.1 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第42-45页
    2.1 中医学对PSF的认识第45-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肺合大肠”理论运用通宣汤治疗感染后咳嗽(风寒犯肺证)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温通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