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内容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2.1 基本概念解析 | 第14-16页 |
1.2.2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8-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9-22页 |
2 陕北地区传统小城镇街、巷、院空间特色 | 第22-50页 |
2.1 陕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 第22-26页 |
2.1.1 自然环境 | 第22-25页 |
2.1.2 社会环境 | 第25-26页 |
2.2 陕北地区传统小城镇街道空间研究 | 第26-35页 |
2.2.1 街道空间格局 | 第27-30页 |
2.2.2 街道空间界面 | 第30-33页 |
2.2.3 街道空间尺度 | 第33-34页 |
2.2.4 街道空间节点 | 第34-35页 |
2.3 陕北地区传统小城镇巷道空间研究 | 第35-38页 |
2.3.1 巷道空间的走向 | 第35-36页 |
2.3.2 巷道空间的界面 | 第36-37页 |
2.3.3 巷道空间的尺度 | 第37-38页 |
2.4 陕北地区传统小城镇院落空间研究 | 第38-44页 |
2.4.1 院落的空间形制 | 第38-41页 |
2.4.2 院落的空间秩序 | 第41-42页 |
2.4.3 院落的组合关系 | 第42-44页 |
2.5 传统小城镇街、巷、院空间的相互关系 | 第44-46页 |
2.5.1 街、巷、院的基本功能关系 | 第44-45页 |
2.5.2 街、巷、院的空间形态关系 | 第45-46页 |
2.6 陕北地区传统小城镇街、巷、院空间的特色小结 | 第46-48页 |
2.6.1 街道空间特色 | 第46-48页 |
2.6.2 巷道空间特色 | 第48页 |
2.6.3 院落空间特色 | 第4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3 陕北地区小城镇街、巷、院空间现状 | 第50-64页 |
3.1 新时期城镇居民对街、巷、院空间的现状分析 | 第50-52页 |
3.1.1 街道空间现状 | 第50-51页 |
3.1.2 巷道空间现状 | 第51-52页 |
3.1.3 院落空间现状 | 第52页 |
3.2 陕北地区小城镇街、巷、院空间的存在问题 | 第52-56页 |
3.2.1 街道空间存在的问题 | 第52-54页 |
3.2.2 巷道空间存在的问题 | 第54页 |
3.2.3 院落空间存在的问题 | 第54-56页 |
3.3 陕北地区新建小城镇案例分析 | 第56-61页 |
3.3.1 照金红色小镇 | 第56-57页 |
3.3.2 陈炉古镇 | 第57-59页 |
3.3.3 文安驿古镇 | 第59-61页 |
3.4 陕北地区小城镇街、巷、院空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建设经验总结 | 第61-63页 |
3.4.1 主要影响因素 | 第61-62页 |
3.4.2 建设经验总结 | 第62-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4 陕北地区小城镇街、巷、院空间的设计原则及策略 | 第64-76页 |
4.1 陕北地区小城镇街、巷、院空间的设计原则 | 第64-66页 |
4.1.1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 第64页 |
4.1.2 生态可持续设计原则 | 第64-65页 |
4.1.3 步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相结合的规划原则 | 第65页 |
4.1.4 传统空间的保护与更新原则 | 第65-66页 |
4.1.5 集约化原则 | 第66页 |
4.2 陕北地区小城镇街、巷、院空间的设计策略 | 第66-74页 |
4.2.1 街道空间的设计策略 | 第66-69页 |
4.2.2 巷道空间的设计策略 | 第69-71页 |
4.2.3 院落空间的设计策略 | 第71-73页 |
4.2.4 街、巷、院组合策略 | 第73-7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5“金延安”项目设计实践 | 第76-90页 |
5.1“金延安”项目概况 | 第76-81页 |
5.1.1 项目背景 | 第76-77页 |
5.1.2 项目概况 | 第77-81页 |
5.2“金延安”街巷空间设计 | 第81-87页 |
5.2.1 街巷空间结构 | 第81-82页 |
5.2.2 交通流线设计 | 第82-83页 |
5.2.3 空间节点设计 | 第83-85页 |
5.2.4 空间尺度控制 | 第85-86页 |
5.2.5 侧界面的设计 | 第86-87页 |
5.3“金延安”院落空间设计 | 第87-89页 |
5.3.1 空间格局 | 第87页 |
5.3.2 空间尺度 | 第87-88页 |
5.3.3 立体院落 | 第88页 |
5.3.4 立面设计 | 第88-8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6 结语与展望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图表目录 | 第96-100页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2页 |
附录 | 第102-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