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7-8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3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8-9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3 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3 大学生村官相关概念和政策 | 第13-14页 |
1.3.1 大学生村官的内涵 | 第13页 |
1.3.2 大学生村官的政策发展 | 第13-14页 |
1.3.3 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文件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大连市区大学生村官的管理现状 | 第16-24页 |
2.1 市内四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现状 | 第17-18页 |
2.1.1 工作内容 | 第17页 |
2.1.2 工作岗位 | 第17-18页 |
2.2 市内四区大学生村官的待遇现状 | 第18-19页 |
2.2.1 工资待遇 | 第18-19页 |
2.2.2 福利待遇 | 第19页 |
2.3 市内四区大学生村官的分配现状 | 第19-20页 |
2.3.1 理想型岗位分配 | 第19-20页 |
2.3.2 被动型岗位分配 | 第20页 |
2.4 市内四区大学生村官的监管现状 | 第20-24页 |
2.4.1 日常培训 | 第20-21页 |
2.4.2 定期座谈 | 第21-22页 |
2.4.3 年度考核 | 第22-24页 |
3 大连市区大学生村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24-35页 |
3.1 大连市区大学生村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9页 |
3.1.1 甄选效果不明显,人才利用率低 | 第24页 |
3.1.2 人才流失严重 | 第24-25页 |
3.1.3 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意识不强 | 第25-29页 |
3.2 大学生村官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5页 |
3.2.1 政策多属性执行力弱 | 第29-30页 |
3.2.2 缺乏组织关怀钝化效应 | 第30-32页 |
3.2.3 个人角色定位偏离 | 第32-35页 |
4 大连市区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对策 | 第35-42页 |
4.1 加强监管,确保政策待遇 | 第35-36页 |
4.1.1 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 第35页 |
4.1.2 保障待遇逐步提升 | 第35-36页 |
4.2 完善体制,规范队伍建设 | 第36-39页 |
4.2.1 严肃审查,抓好选聘 | 第36-37页 |
4.2.2 切合实际,做好分配 | 第37-38页 |
4.2.3 悉心培养,搞好培训 | 第38-39页 |
4.2.4 严格制度,重视考核 | 第39页 |
4.3 注重培养,提升综合素质 | 第39-42页 |
4.3.1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 第39-40页 |
4.3.2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A 关于大连市区大学生村官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的调查问卷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