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写全称对照表 | 第10-14页 |
1 绪论 | 第14-31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外周神经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 神经接口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1.4 神经定向生长的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1.5 本文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6 本文结构 | 第29-31页 |
2 神经牵拉培育装置的研制 | 第31-42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神经轴突牵拉培养的原理 | 第32-33页 |
2.3 神经牵拉培育装置的设计 | 第33-37页 |
2.4 牵拉位移测试 | 第37-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3 基底生物活性修饰 | 第42-58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生物活性修饰材料 | 第43-44页 |
3.3 基底修饰实验的设计 | 第44-50页 |
3.4 基底细胞培养情况 | 第50-55页 |
3.5 结果总结与分析 | 第55-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4 神经轴突的牵拉培养及功能鉴定 | 第58-77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神经牵拉培养的关键因素 | 第58-60页 |
4.3 神经轴突的牵拉培养实验设计 | 第60-69页 |
4.4 背根神经节二维牵拉培养实验 | 第69-73页 |
4.5 背根神经节三维牵拉培养实验 | 第73-7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5 牵拉生长的无髓鞘神经细胞仿真研究 | 第77-101页 |
5.1 引言 | 第77页 |
5.2 背根神经节神经细胞模型 | 第77-83页 |
5.3 牵拉培养的神经元信号传播特性 | 第83-97页 |
5.4 仿真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97-9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5页 |
6.1 总结 | 第101-102页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02-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4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和获得的专利 | 第114-116页 |
附录2 公开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专利与博士学位论文的关系 | 第116-117页 |
附录3 博士生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情况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