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第一章 期待可能性理论概述 | 第11-20页 |
第一节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发展沿革 | 第11-17页 |
一、中国古代和西方的期待可能性思想 | 第11-13页 |
二、期待可能性理论的起源 | 第13-14页 |
三、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发展及其现状 | 第14-17页 |
第二节 当代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一、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哲学基础:相对意志自由论 | 第17-18页 |
二、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伦理基础:人性关怀 | 第18-19页 |
三、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法学基础:刑法的谦抑性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重要问题之争 | 第20-32页 |
第一节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 | 第20-24页 |
一、大陆法系中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地位学说 | 第20-23页 |
二、本文观点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 | 第24-30页 |
一、大陆法系中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学说 | 第24-29页 |
二、本文观点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期待可能性的适用范围 | 第30-32页 |
一、大陆法系中期待可能性的适用范围学说 | 第30-31页 |
二、本文观点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刑法的完善 | 第32-40页 |
第一节 期待可能性理论对我国刑法理论的借鉴意义 | 第32-35页 |
一、有利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 | 第32-35页 |
二、有利于解释我国刑法理论中的有关问题 | 第35页 |
第二节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刑事立法 | 第35-37页 |
第三节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刑事司法 | 第37-40页 |
结束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