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P2P网络中的病毒分析与检测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1页
    1.1 研究背景第7-9页
    1.2 论文工作第9页
    1.3 论文的结构第9-11页
第二章 P2P 网络及病毒检测研究现状第11-20页
    2.1 P2P 网络简介第11-16页
        2.1.1 P2P 网络结构第13-14页
        2.1.2 P2P 网络的搜索和路由算法第14-16页
    2.2 病毒检测研究现状第16-20页
        2.2.1 传统网络中病毒检测方法研究现状第16-18页
        2.2.2 P2P 网络中病毒检测研究现状第18-20页
第三章 P2P 网络及病毒机理分析第20-28页
    3.1 Windows PE 文件病毒分析第20-23页
        3.1.1 病毒原理及PE 文件结构第20-22页
        3.1.2 攻击代码shellcode第22-23页
    3.2 eMule 的工作机制及漏洞分析第23-27页
        3.2.1 eMule 分块及分包机制分析第23-25页
        3.2.2 P2P 网络中病毒检测失效原因第25-27页
    3.3 P2P 网络中分块重组病毒检测方法第27-28页
第四章 P2P 网络中分块重组病毒检测方法第28-41页
    4.1 P2P 病毒检测系统流程设计第28-32页
        4.1.1 网卡抓包和P2P 流量过滤第29-30页
        4.1.2 数据包预处理第30-31页
        4.1.3 P2P 病毒检测第31-32页
    4.2 P2P 流量识别和提取第32-36页
        4.2.1 初步过滤P2P 数据流第33-34页
        4.2.2 提取P2P 应用层数据第34-36页
    4.3 基于病毒特征码的匹配算法第36-38页
    4.4 部分特征码匹配病毒的缓存与重检测第38-41页
第五章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第41-53页
    5.1 实验准备与环境配置第41-42页
        5.1.1 实验环境设计第41-42页
        5.1.2 实验环境配置第42页
    5.2 实验结果分析和评价第42-51页
        5.2.1 抓包和过滤实验对检测的影响第43-45页
        5.2.2 病毒特征码检测实验第45-49页
        5.2.3 基于eMule 的无害特征码检测实验第49-51页
    5.3 实验总结第51-5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3-56页
    6.1 论文总结第53-54页
    6.2 研究和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有翻转不变性的特征描述及匹配方法研究
下一篇:沙门菌OmpD介导的rBCG口服疫苗的制备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