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方法和特点 | 第7-8页 |
1.1.1 背景 | 第7页 |
1.1.2 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1.1.3 研究方法和创新 | 第8页 |
1.2 相关理论支持 | 第8-13页 |
1.2.1 生命周期理论 | 第8-9页 |
1.2.2 生命周期假说 | 第9-10页 |
1.2.3 代际重叠模型 | 第10页 |
1.2.4 免疫理论 | 第10-11页 |
1.2.5 投资组合理论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对个人理财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3.1 国外对个人理财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对个人理财的相关研究 | 第14页 |
1.4 本文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成长期家庭理财规划的必要性研究 | 第16-21页 |
2.1 理财规划及其重要性 | 第16-17页 |
2.1.1 理财规划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理财规划的重要性 | 第16-17页 |
2.2 成长期家庭的定义及特点 | 第17-18页 |
2.2.1 家庭生命周期 | 第17页 |
2.2.2 成长期家庭及其特点 | 第17-18页 |
2.3 成长期家庭理财规划的需求动机分析 | 第18-20页 |
2.3.1 居民储蓄存款增加 | 第18-19页 |
2.3.2 环境因素 | 第19-20页 |
2.3.3 家庭结构变化 | 第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之路的研究 | 第21-26页 |
3.1 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与现状 | 第21-22页 |
3.1.1 混业经营之路 | 第21页 |
3.1.2 银行理财产品现状 | 第21-22页 |
3.2 美国理财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 第22-23页 |
3.2.1 美国理财市场发展之路 | 第22页 |
3.2.2 美国理财市场的现状 | 第22-23页 |
3.3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一些问题 | 第23-25页 |
3.3.1 中美理财市场的比较 | 第23-24页 |
3.3.2 我国理财市场的面临的问题 | 第24-2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如何使用银行工具实现成长期家庭的理财规划 | 第26-44页 |
4.1 了解自己 | 第26-29页 |
4.1.1 财务状况 | 第26-27页 |
4.1.2 风险偏好 | 第27-28页 |
4.1.3 目标设置 | 第28-29页 |
4.2 家庭理财规划 | 第29-43页 |
4.2.1 现金规划 | 第29页 |
4.2.2 保险规划 | 第29-30页 |
4.2.3 教育规划 | 第30-31页 |
4.2.4 房产规划 | 第31页 |
4.2.5 养老规划 | 第31-32页 |
4.2.6 投资规划 | 第32-43页 |
4.2.7 后续工作 | 第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建议与展望 | 第44-47页 |
5.1 居民角度:了解自己,选择最适合的家庭理财 | 第44-45页 |
5.1.1 观念明确 | 第44页 |
5.1.2 目标清晰 | 第44-45页 |
5.1.3 方法正确 | 第45页 |
5.2 银行机构:客观公正,逐步走向综合理财规划 | 第45-47页 |
5.2.1 建立健全相关体系及监管体制 | 第45页 |
5.2.2 构建系统化银行理财体系 | 第45-46页 |
5.2.3 变产品导向型为客户导向型 | 第46-47页 |
附: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理财客户风险评估问卷基本模版 | 第47-50页 |
注释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