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研究方法和逻辑框架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逻辑框架 | 第17-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的理论框架 | 第19-3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1 研究型大学 | 第19-20页 |
2.1.2 基层学术组织 | 第20-21页 |
2.1.3 基层教学组织 | 第21页 |
2.2 中国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的历史沿革 | 第21-24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4-30页 |
2.3.1 管理过程理论 | 第24-25页 |
2.3.2 组织协作理论 | 第25页 |
2.3.3 自组织理论及学习型组织 | 第25-26页 |
2.3.4 组织结构理论及超文本结构 | 第26-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国外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比较分析 | 第31-40页 |
3.1 德国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经验 | 第31-33页 |
3.1.1 德国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的发展与改革 | 第31-32页 |
3.1.2 德国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特点 | 第32-33页 |
3.2 美国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经验 | 第33-36页 |
3.2.1 美国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的发展与改革 | 第33-35页 |
3.2.2 美国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的特点 | 第35-36页 |
3.3 日本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经验 | 第36-38页 |
3.3.1 日本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的发展与改革 | 第36-38页 |
3.3.2 日本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的特点 | 第38页 |
3.4 比较与启示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哈工大基层教学组织现状调查 | 第40-56页 |
4.1 哈工大基层教学组织的发展过程 | 第40-41页 |
4.2 哈工大基层教学组织设置状况 | 第41-44页 |
4.2.1“教研室”模式 | 第41-43页 |
4.2.2“学系”式及学系下的“课程组”模式 | 第43-44页 |
4.2.3“研究所”及“学科组”模式 | 第44页 |
4.3 哈工大基层教学组织运行过程实证分析 | 第44-55页 |
4.3.1 访谈分析 | 第44-45页 |
4.3.2 问卷调查 | 第45-55页 |
4.3.3 结果讨论 | 第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优化策略 | 第56-66页 |
5.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6-58页 |
5.1.1 教学与科研相分离 | 第56-57页 |
5.1.2 组织关系混乱,缺乏效率 | 第57页 |
5.1.3 限制过多,缺乏学术自由 | 第57页 |
5.1.4 不注重文化建设,凝聚力不强 | 第57-58页 |
5.2 优化的基本原则 | 第58-59页 |
5.2.1 与大学职能的变化相适应 | 第58页 |
5.2.2 强化学术管理的理念 | 第58页 |
5.2.3 有效发挥教师“主体性” | 第58-59页 |
5.2.4 有利于高校的学科建设 | 第59页 |
5.3 优化建议 | 第59-64页 |
5.3.1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学习型基层教学组织构想 | 第59-61页 |
5.3.2 学习型基层教学组织的超文本结构设计 | 第61-64页 |
5.3.3 建立“承上启下”的管理方式 | 第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