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5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3页 |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本章小节 | 第14-15页 |
第2章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相关理论 | 第15-31页 |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原则 | 第15-16页 |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术语 | 第16-17页 |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 | 第17-19页 |
·GB/T 20984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各要素关系 | 第19-21页 |
·风险分析原理 | 第21-22页 |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实施流程 | 第22-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信息安全评估模型 | 第31-46页 |
·定量评估方法 | 第31-39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31-36页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36-38页 |
·贝叶斯网络方法 | 第38-39页 |
·定性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安全检查表法 | 第39页 |
·专家评价法 | 第39-40页 |
·事故树分析法(FTA) | 第40页 |
·事件树分析法(ETA) | 第40页 |
·潜在问题分析法(PPA) | 第40页 |
·几种定量分析法的比较 | 第40-41页 |
·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信息安全评估模型 | 第4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基于AHP与FOEM模型的信息安全评估过程 | 第46-51页 |
·构造递阶层次结构 | 第46页 |
·计算第二层、第三层的相对权重 | 第46-48页 |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算系统的综合风险值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