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薯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马铃薯(土豆)病虫害论文

马铃薯非共生血红蛋白基因StHb1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1-19页
    1.1 前言第11-12页
    1.2 植物抗病应答第12-15页
        1.2.1 基因对基因假说第12页
        1.2.2 植物过敏反应第12-13页
        1.2.3 活性氧与植物抗病第13-14页
        1.2.4 NO与植物抗病第14-15页
    1.3 马铃薯晚疫病抗病基因类型第15-16页
        1.3.1 垂直抗性第15-16页
        1.3.2 水平抗性第16页
    1.4 植物非共生血红蛋白第16-18页
        1.4.1 nsHb1蛋白的结构第16-17页
        1.4.2 nsHb1的表达第17页
        1.4.3 nsHb1的器官及组织定位第17页
        1.4.4 nsHb1与植物抗病性第17-18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第2章 马铃薯非共生血红蛋白基因StHb1的克隆及表达第19-28页
    2.1 主要实验材料第19页
        2.1.1 植物材料与菌种第19页
        2.1.2 主要试剂第19页
    2.2 实验方法第19-23页
        2.2.1 StHb1基因的克隆第19-22页
        2.2.2 StHb1基因在马铃薯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第22页
        2.2.3 P.infestans的侵染对StHb1基因表达的影响第22页
        2.2.4 外源NO和H_2O_2对StHb1基因表达的影响第22-23页
        2.2.5 切割损伤对StHb1基因表达的影响第2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3-26页
        2.3.1 StHb1基因的分离第23-24页
        2.3.2 StHb1基因在马铃薯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第24页
        2.3.3 P.infestans 的侵染对StHb1基因表达的影响第24-25页
        2.3.4 外源NO、H2O2对StHb1基因表达的影响第25-26页
        2.3.5 切割损伤对StHb1基因表达的影响第26页
    2.4 讨论第26-28页
第3章 StHb1蛋白亚细胞定位研究第28-37页
    3.1 主要实验材料第28页
    3.2 实验方法第28-31页
        3.2.1 引物的设计第28页
        3.2.2 目的基因扩增第28页
        3.2.3 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8-30页
        3.2.4 融合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转化第30-31页
        3.2.5 瞬时表达鉴定第31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1-35页
        3.3.1 StHb1基因ORF序列片段的扩增第31-32页
        3.3.2 融合表达载体构建第32-33页
        3.3.3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第33-34页
        3.3.4 StHb1基因的瞬时表达第34-35页
    3.4 讨论第35-37页
第4章 StHb1基因的原核表达第37-43页
    4.1 主要实验材料第37页
    4.2 实验方法第37-39页
        4.2.1 引物的设计第37页
        4.2.2 目的基因的扩增第37页
        4.2.3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7页
        4.2.4 重组质粒的筛选第37-38页
        4.2.5 重组质粒转化BL21第38-39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9-41页
        4.3.1 目的基因的克隆第39页
        4.3.2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9-40页
        4.3.3 重组质粒转化BL21第40-41页
        4.3.4 StHb1蛋白的诱导表达第41页
    4.4 讨论第41-43页
第5章 StHb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3-51页
    5.1 主要实验材料第43页
    5.2 实验方法第43-46页
        5.2.1 引物的设计第43页
        5.2.2 目的基因的扩增第43-44页
        5.2.3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4-46页
        5.2.4 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转化第46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6-50页
        5.3.1 目的基因的扩增第46-47页
        5.3.2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7-48页
        5.3.3 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转化第48-50页
    5.4 讨论第50-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9页
附录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松辽平原玉米带土壤持水性及根系空间分布研究
下一篇:黄淮海地区玉米小斑病菌变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