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10页 |
2 对象与方法 | 第10-15页 |
2.1 研究设计方案 | 第10页 |
2.2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2.2.1 纳入标准 | 第10页 |
2.2.2 排除标准 | 第10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2.4 TOAST 分型标准 | 第11-12页 |
2.4.1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 第11页 |
2.4.2 心源性栓塞型 | 第11页 |
2.4.3 小动脉闭塞型 | 第11-12页 |
2.4.4 其他明确病因型 | 第12页 |
2.4.5 其他不明原因型 | 第12页 |
2.5 预后评价指标 | 第12-13页 |
2.5.1 死亡 | 第12页 |
2.5.2 死亡/残疾 | 第12页 |
2.5.3 复发 | 第12-13页 |
2.6 随访时间及方法 | 第13页 |
2.7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3页 |
2.8 质量控制 | 第13-14页 |
2.9 试验流程图 | 第14-15页 |
3 结果 | 第15-22页 |
3.1 一般资料 | 第15-16页 |
3.2 各组患者构成及降压药使用情况 | 第16-17页 |
3.3 随访完成情况 | 第17页 |
3.4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情况 | 第17-20页 |
3.4.1 各组死亡情况比较 | 第17-18页 |
3.4.2 各组死亡/残疾情况比较 | 第18-19页 |
3.4.3 各组复发情况比较 | 第19-20页 |
3.5 TOAST 分型不同亚型降压幅度与预后的关系 | 第20-21页 |
3.6 降压幅度与时间的关系 | 第21-22页 |
3.7 降压幅度与年龄的关系 | 第22页 |
4 讨论 | 第22-27页 |
4.1 本研究的特点 | 第23页 |
4.2 本研究结果分析 | 第23-27页 |
4.2.1 基线资料情况 | 第23-24页 |
4.2.2 血压改变幅度构成比较 | 第24页 |
4.2.3 血压差分组与预后比较 | 第24-26页 |
4.2.3.1 各型死亡比较 | 第25页 |
4.2.3.2 各型死亡/残疾比较 | 第25-26页 |
4.2.3.3 各型复发比较 | 第26页 |
4.2.4 TOAST 分型中各阶段血压与预后的关系 | 第26页 |
4.2.5 时间点血压降低幅度对比研究 | 第26-27页 |
4.2.6 血压降低幅度与年龄构成关系 | 第27页 |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27页 |
4.4 血压幅度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27页 |
5 结论 | 第27-28页 |
6 展望 | 第28-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附录 | 第33-36页 |
文献综述 | 第36-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