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城中村安置住区公共空间营造方法研究--以雁塔区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1.3 研究范围 | 第15页 |
1.4 相关核心概念 | 第15-16页 |
1.5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6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7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状况 | 第17-19页 |
1.7.1 基于空间营造视角下的理论研究 | 第17-18页 |
1.7.2 基于地理学视角下的理论研究 | 第18页 |
1.7.3 基于社会学视角下的理论研究 | 第18-19页 |
1.8 国内研究状况及存在问题 | 第19-21页 |
1.8.1 理论研究 | 第19页 |
1.8.2 实践现状 | 第19-20页 |
1.8.3 存在问题 | 第20-21页 |
1.9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21-24页 |
1.9.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9.2 研究框架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西安安置住区公共空间现状研究 | 第24-33页 |
2.1 安置住区发展历程 | 第24-26页 |
2.1.1 安置住区政策研究 | 第24页 |
2.1.2 安置住区的实践研究 | 第24-26页 |
2.2 安置模式与类型 | 第26-28页 |
2.2.1 安置模式 | 第26-27页 |
2.2.2 安置类型 | 第27-28页 |
2.3 安置住区的特征 | 第28-29页 |
2.3.1 民俗文化 | 第28-29页 |
2.3.2 社会关系 | 第29页 |
2.3.3 经济模式 | 第29页 |
2.4 安置住区公共空间建设现状 | 第29-31页 |
2.4.1 政策及规范 | 第29页 |
2.4.2 公共空间功能构成 | 第29-30页 |
2.4.3 公共空间的内容构成 | 第30页 |
2.4.4 公共空间的形态 | 第30页 |
2.4.5 公共空间的布局 | 第30-31页 |
2.5 安置住区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2.5.1 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 | 第31页 |
2.5.2 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全面 | 第31页 |
2.5.3 对城中村安置住区的特征缺乏研究 | 第31页 |
2.5.4 缺乏对安置村民需求的研究 | 第31-32页 |
2.5.5 缺乏从城市环境的视角进行研究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西安市城中村安置住区公共空间营造案例调研 | 第33-62页 |
3.1 调研对象选择 | 第33-34页 |
3.2 蒋家寨小区 | 第34-39页 |
3.2.1 区位分析 | 第34页 |
3.2.2 规模 | 第34页 |
3.2.3 居民构成 | 第34-35页 |
3.2.4 公共空间内容及布局 | 第35-37页 |
3.2.5 使用情况 | 第37-39页 |
3.3 陈家庄小区 | 第39-45页 |
3.3.1 区位分析 | 第39-41页 |
3.3.2 安置规模 | 第41页 |
3.3.3 居民构成 | 第41-42页 |
3.3.4 经济模式 | 第42页 |
3.3.5 公共空间内容及布局 | 第42-44页 |
3.3.6 使用情况 | 第44-45页 |
3.3.7 发现问题 | 第45页 |
3.4 西辛庄小区 | 第45-52页 |
3.4.1 区位分析 | 第45-47页 |
3.4.2 安置规模 | 第47-48页 |
3.4.3 居民结构 | 第48页 |
3.4.4 公共空间内容及布局 | 第48-50页 |
3.4.5 使用情况 | 第50-51页 |
3.4.6 发现问题 | 第51-52页 |
3.5 雁鸣小区 | 第52-58页 |
3.5.1 区位分析 | 第52-53页 |
3.5.2 经济模式 | 第53页 |
3.5.3 人口构成 | 第53页 |
3.5.4 公共空间内容及使用情况 | 第53-57页 |
3.5.5 使用情况 | 第57-58页 |
3.5.6 存在问题 | 第58页 |
3.6. 调研总结与评价 | 第58-62页 |
3.6.1 安置住区的模式类型 | 第58页 |
3.6.2 安置住区区位环境特征 | 第58-59页 |
3.6.3 安置住区公共空间营造情况 | 第59-60页 |
3.6.4 存在问题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安置住区公共空间营造影响因素 | 第62-71页 |
4.1 历史传承对公共空间营造的影响 | 第62页 |
4.2 社会特征对公共空间营造的影响 | 第62-66页 |
4.2.1 人口构成 | 第62-63页 |
4.2.2 就业状况 | 第63-64页 |
4.2.3 家庭构成 | 第64-65页 |
4.2.4 社会交往 | 第65-66页 |
4.3 安置住区经济特征对公共空间的影响 | 第66-68页 |
4.4 文化观念特征对公共空间的影响 | 第68-69页 |
4.5 生活习惯对公共空间的影响 | 第69-71页 |
第五章 安置住区公共空间营造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 | 第71-76页 |
5.1 公共空间营造与安置区位的关系 | 第71页 |
5.2 公共空间营造与周边城市社会特征的关系 | 第71-73页 |
5.3 公共空间营造与周边城市交通的关系 | 第73-74页 |
5.3.1 临街型住区 | 第73-74页 |
5.3.2 嵌入型住区 | 第74页 |
5.4 公共空间营造与周边城市景观特征的关系 | 第74-76页 |
5.4.1 带状景观空间 | 第74-75页 |
5.4.2 片状景观空间 | 第75页 |
5.4.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城中村安置住区公共空间营造方法研究 | 第76-91页 |
6.1 安置住区内部特征的研究 | 第76-77页 |
6.1.1 安置住区本源特色的研究 | 第76页 |
6.1.2 安置村民需求的研究 | 第76-77页 |
6.2 区位环境特征与安置住区公共空间的关系研究 | 第77-79页 |
6.2.1 与安置住区公共空间功能的关系 | 第78页 |
6.2.2 与安置住区公共空间布局的关系 | 第78页 |
6.2.3 与安置住区公共空间尺度的关系 | 第78-79页 |
6.3 公共空间具体营造方法的研究 | 第79-91页 |
6.3.1 公共空间的职能及功能构成 | 第79-82页 |
6.3.2 公共空间布局 | 第82-85页 |
6.3.3 公共空间形态与尺度 | 第85-86页 |
6.3.4 公共空间与景观体系 | 第86-87页 |
6.3.5 公共空间与绿化体系 | 第87-90页 |
6.3.6 小结 | 第90-91页 |
结论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附录 | 第95-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