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动态精度检测系统组成及关键技术 | 第17-37页 |
2.1 动态精度检测系统组成 | 第17-27页 |
2.1.1 动态检定场 | 第17-18页 |
2.1.2 动态检测基站子系统 | 第18-23页 |
2.1.3 动态检测船载子系统 | 第23-26页 |
2.1.4 动态检测数据处理和分析评估子系统 | 第26-27页 |
2.2 时间同步方法与技术 | 第27-34页 |
2.2.1 卫星授时原理 | 第27-30页 |
2.2.2 高精度时标的获取 | 第30-31页 |
2.2.3 时间同步精度控制 | 第31-33页 |
2.2.4 时间同步数据获取流程 | 第33-34页 |
2.3 动态跟踪控制与数据采集 | 第34-36页 |
2.3.1 动态检测通信控制 | 第34-35页 |
2.3.2 动态检测目标跟踪与数据采集 | 第35-36页 |
2.3.3 动态检测数据质量检验 | 第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动态精度检测数据处理 | 第37-54页 |
3.1 动态精度检测时空系统 | 第37-41页 |
3.1.1 时间系统及相互转化 | 第37-38页 |
3.1.2 坐标系统及相互转化 | 第38-41页 |
3.2 时间同步参数解算 | 第41-48页 |
3.2.1 一阶多项式模型求解 | 第41-43页 |
3.2.2 事前事后加权平均同步 | 第43-44页 |
3.2.3 标量加权最小二乘组合模型求解 | 第44-48页 |
3.3 全站仪测角测距数据处理 | 第48-49页 |
3.4 棱镜与待检测 GPS 接收机天线坐标转换关系 | 第49-51页 |
3.5 分析评估方法 | 第51-52页 |
3.6 数据处理总流程 | 第52-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误差来源及处理方法 | 第54-61页 |
4.1 动态检定场误差 | 第54-56页 |
4.2 全站仪测量误差 | 第56-58页 |
4.3 惯性测量误差 | 第58-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1-69页 |
5.1 单全站仪跟踪实验 | 第61-62页 |
5.2 双全站仪跟踪实验 | 第62-66页 |
5.2.1 JZ01 测试结果 | 第63-64页 |
5.2.2 JZ02 测试结果 | 第64-66页 |
5.2.3 两台全站仪结果比对分析 | 第66页 |
5.3 不同实验综合对比分析 | 第66-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评估方法分析 | 第69-76页 |
6.1 传统的动态定位精度评定方法 | 第69-70页 |
6.1.1 精度估计标准的实质 | 第69-70页 |
6.1.2 传统方法的原理 | 第70页 |
6.1.3 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 第70页 |
6.2 基于轨迹偏差的动态定位精度评定方法 | 第70-73页 |
6.2.1 假设运动轨迹平行的理想情况 | 第70-71页 |
6.2.2 运动轨迹为曲线的一般情况 | 第71-72页 |
6.2.3 轨迹偏差定位精度评定方法计算流程 | 第72页 |
6.2.4 数据选取方法拓展 | 第72-73页 |
6.3 实验分析 | 第73-7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76-77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