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县雅都滑坡特征及其稳定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选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滑坡勘察研究现状 | 第12页 |
·滑坡评价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滑坡治理研究现状 | 第14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16-23页 |
·自然条件 | 第16-18页 |
·地理条件 | 第16页 |
·气象、水文条件 | 第16-18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8页 |
·地质环境 | 第18-20页 |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地层岩性 | 第19-20页 |
·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 第20-22页 |
·地质构造 | 第20-21页 |
·新构造运动 | 第21页 |
·地震 | 第21-22页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22-23页 |
·松散岩类孔隙水 | 第22页 |
·基岩裂隙水 | 第22-23页 |
第3章 滑坡基本特征及其岩土物理力学指标 | 第23-41页 |
·滑坡和蠕滑变形体的关系 | 第23页 |
·灾害体边界、规模和形态特征 | 第23-30页 |
·滑坡边界、规模和形态特征 | 第23-29页 |
·蠕滑变形体边界、规模和形态特征 | 第29-30页 |
·灾害体滑体特征 | 第30-34页 |
·滑体成因、物质成分及厚度 | 第30-32页 |
·滑体力学特性和指标 | 第32页 |
·滑体地下水 | 第32-34页 |
·灾害体滑带特征 | 第34-36页 |
·滑床特征 | 第36页 |
·滑坡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 第36-41页 |
·滑坡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室内试验统计 | 第36页 |
·滑坡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 第36-41页 |
第4章 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 第41-70页 |
·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 | 第41-42页 |
·雅都滑坡的变形特征 | 第41页 |
·雅都滑坡的发育史 | 第41-42页 |
·蠕滑变形体的变形特征 | 第42页 |
·滑坡及蠕滑变形体的影响因素与变形破坏机制 | 第42-44页 |
·影响因素 | 第42-43页 |
·成因机制分析 | 第43页 |
·变形破坏模式 | 第43-44页 |
·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44-62页 |
·稳定性数值方法计算分析 | 第44-51页 |
·稳定性极限平衡法计算分析 | 第51-52页 |
·计算方法及参数的选取 | 第52-62页 |
·滑坡与蠕滑变形体稳定性、推力计算与结果评述 | 第62-64页 |
·滑坡与蠕滑变形体稳定性计算结论 | 第62-64页 |
·滑坡与蠕滑变形体稳定性计算结论评述 | 第64页 |
·滑坡与蠕滑变形体推力计算与结果评述 | 第64页 |
·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64-70页 |
·雅都滑坡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64-67页 |
·蠕滑变形体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67-70页 |
第5章 滑坡体发展变化情况及其防治建议 | 第70-75页 |
·发展变化情况分析 | 第70-71页 |
·发展变化趋势 | 第70页 |
·危害性预测 | 第70-71页 |
·滑坡体防治方案建议 | 第71-73页 |
·防治目标原则 | 第71页 |
·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 | 第71-72页 |
·防治工程方案建议 | 第72-73页 |
·地质灾害防治效益评估 | 第73-75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 | 第80-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