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公告效应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1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目的第9-10页
    1.3 研究方法第10页
    1.4 本文贡献与不足之处第10-11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1-15页
    2.1 股权激励基本理论研究综述第11页
    2.2 股权激励效果研究综述第11-13页
        2.2.1 正相关性说第12页
        2.2.2 负相关性说第12页
        2.2.3 无相关性说第12-13页
        2.2.4 区间相关性说第13页
        2.2.5 国内股权激励业绩效应研究第13页
    2.3 股权激励市场反应研究综述第13-14页
    2.4 文献综述评论第14-15页
第三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15-19页
    3.1 委托代理理论第15-16页
        3.1.1 最佳契约论第15-16页
        3.1.2 管理层寻租论第16页
    3.2 人力资本理论第16-17页
    3.3 激励理论第17-19页
第四章 股权激励的业绩效应第19-24页
    4.1 正面效应第19-21页
        4.1.1 降低代理成本第19页
        4.1.2 激励效应第19-20页
        4.1.3 风险共担效应第20页
        4.1.4 核心人才长期捆绑效应第20-21页
    4.2 负面效应第21页
        4.2.1 道德危机增强风险第21页
        4.2.2 股价难以真实反映管理层能力第21页
    4.3 股权激励的实施条件第21-24页
        4.3.1 科学考核业绩第21-22页
        4.3.2 行业成长性第22页
        4.3.3 市场有效性第22-23页
        4.3.4 经理人才市场第23-24页
第五章 股权激励现状分析第24-28页
    5.1 国外发展历史第24-25页
    5.2 我国股权激励发展历史第25-28页
        5.2.1 员工持股阶段第25页
        5.2.2 期权激励阶段第25-28页
第六章 实证分析一:股权激励公告效应验证第28-48页
    6.1 样本的选取第28-29页
    6.2 变量设定第29页
    6.3 提出假设第29-30页
        6.3.1 假设一:股权激励首次公告日后会有显著的正的超额收益出现第29-30页
        6.3.2 假设二:股权激励首次公告日之前会因内幕消息提前泄露出现在正的超额收益第30页
        6.3.3 假设三:超额收益大小受某些核心变量影响第30页
    6.4 事件研究方法第30-32页
        6.4.1 短期事件研究方法第31-32页
        6.4.2 参数检验方法第32页
    6.5 全样本t检验第32-38页
        6.5.1 公告[-10,10]日AAR统计结果及其t检验第32-34页
        6.5.2 公告[-10,10]日CAAR统计结果及其t检验第34-35页
        6.5.3 公告[0,10]日AAR、CAAR统计结果及其t检验第35-37页
        6.5.4 公告[-10,0]日AAR、CAAR统计结果及其t检验第37-38页
    6.6 分类检验第38-48页
        6.6.1 股权激励方案内容检验第39-44页
            6.6.1.1 股权激励标的的选择第39-40页
            6.6.1.2 净资产收益率(ROE)目标第40-42页
            6.6.1.3 净利润增长目标第42-43页
            6.6.1.4 激励强度1:授予份额比例第43-44页
            6.6.1.5 激励强度2:股权激励收益占总薪酬比重第44页
        6.6.2 非激励内容因素第44-46页
            6.6.2.1 是否国有控股第44-45页
            6.6.2.2 公司治理情况第45-46页
        6.6.3 分年度比较第46-48页
第七章 实证分析二:超额收益来源分析第48-54页
    7.1 变量设定第48-49页
    7.2 模型设定第49-50页
    7.3 回归结果及说明第50-54页
        7.3.1 回归结果第50-51页
        7.3.2 回归结果说明第51-54页
            7.3.2.1 ROE1、ROE2指标回归结果说明第51页
            7.3.2.2 PRO及其平方项指标回归结果说明第51-52页
            7.3.2.3 STR1、STR2指标回归结果说明第52页
            7.3.2.4 OPTION指标回归结果说明第52页
            7.3.2.5 GOV及其平方项指标回归结果说明第52页
            7.3.2.6 BULL指标回归结果说明第52页
            7.3.2.7 SO指标回归结果说明第52-54页
第八章 总结第54-57页
    8.1 结论第54-55页
    8.2 未来研究方向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投资效应及行业差异研究
下一篇:中国上市公司资源配置与收益率分布研究--基于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