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0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0-20页 |
2.1 材料 | 第10-11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0页 |
2.1.2 主要试剂与药品 | 第10页 |
2.1.3 主要器材 | 第10-1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1-13页 |
2.2.1 实验室准备 | 第11页 |
2.2.2 实验分组 | 第11页 |
2.2.3 纤维蛋白胶及腺病毒的制备 | 第11-12页 |
2.2.4 动物模型建立 | 第12页 |
2.2.5 静脉桥标本采集及处理 | 第12-13页 |
2.3 组织病理检测 | 第13-14页 |
2.3.1 静脉桥标本的处理 | 第13页 |
2.3.2 弹力纤维 Masson 三色法 | 第13页 |
2.3.3 静脉桥标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 | 第13-14页 |
2.4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第14-16页 |
2.4.1 静脉桥标本的处理 | 第14页 |
2.4.2 血管内皮细胞染色 | 第14-15页 |
2.4.3 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 | 第15-16页 |
2.5 RT-PCR 半定量检测 | 第16-18页 |
2.6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8-19页 |
2.6.1 移植术后 28 天静脉血管内膜、中膜面积及厚度的测定;免疫组化染色,PCNA 指数的测定 | 第18-19页 |
2.6.2 RT-PCR 半定量检测静脉桥术后 PCNAmRNA 表达量 | 第19页 |
2.7 统计方法 | 第19-20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0-23页 |
3.1 一般状况 | 第20页 |
3.2 静脉移植物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 第20页 |
3.3 PCNA 染色观察和指数比较 | 第20-21页 |
3.4 计算机图象分析结果 | 第21页 |
3.5 RT-PCR 半定量检测结果 | 第21-23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3-28页 |
4.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发展史 | 第23页 |
4.2 移植静脉再狭窄机制探讨 | 第23页 |
4.3 纤维蛋白胶预防移植静脉再狭窄探讨 | 第23-24页 |
4.4 纤维蛋白胶联合转染反义治疗基因预防移植静脉再狭窄的探讨 | 第24-25页 |
4.5 研究展望 | 第25-27页 |
4.6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27-2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28-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附图 | 第32-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8-39页 |
综述 | 第3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