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被害人犯罪研究
| 内容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一、 无被害人犯罪概述 | 第11-22页 |
| (一) 无被害人犯罪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 | 第11-13页 |
| (二) 无被害人犯罪概念界定 | 第13-22页 |
| 1.无被害犯罪概念的各种学说及评议 | 第13-16页 |
| 2.本文对无被害人犯罪概念的界定 | 第16-19页 |
| 3.无被害人犯罪的分类 | 第19-21页 |
| 4.无被害人犯罪的特征 | 第21-22页 |
| 二、 无被害人犯罪与犯罪圈的划定 | 第22-33页 |
| (一) 犯罪圈划定的相关学说及评议 | 第22-25页 |
| 1.社会危害性程度说及评价 | 第22-23页 |
| 2.文化影响说及其评析 | 第23-24页 |
| 3.入罪限制性标准说 | 第24-25页 |
| (二) 无被害人犯罪与出罪 | 第25-28页 |
| 1. 自由主义思想 | 第25-27页 |
| 2. 刑法的谦抑性原则 | 第27-28页 |
| 3. 法益侵害说 | 第28页 |
| (三) 无被害人犯罪与入罪 | 第28-30页 |
| 1. 规范违反说的主张 | 第29页 |
| 2. 法律道德主义观 | 第29页 |
| 3. 法律家长主义观 | 第29-30页 |
| (四) 本文关于无被害人犯罪入罪与出罪的观点 | 第30-33页 |
| 1. 国民的情感 | 第31-32页 |
| 2. 被害程度 | 第32页 |
| 3. 宗教的影响 | 第32-33页 |
| 4. 刑法谦抑性原则 | 第33页 |
| 三、 无被害人犯罪的刑事立法 | 第33-41页 |
| (一) 国外及我国的刑事立法状况基本考察 | 第33-35页 |
| (二) 我国几种典型的无被害人犯罪的思考 | 第35-41页 |
| 1.聚众淫乱行为的分析 | 第35-36页 |
| 2.赌博行为的分析 | 第36-38页 |
| 3.卖淫行为的分析 | 第38-39页 |
| 4.吸毒行为 | 第39-41页 |
| 四、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