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图表目录 | 第9-13页 |
1 绪论 | 第13-4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8页 |
1.1.1 建筑色彩——影响人们在街道空间中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 | 第13-14页 |
1.1.2 现代化城市化的加速——我国街道建筑色彩无序的导火索 | 第14-16页 |
1.1.3 基于整体的色彩规划——具体街道空间推荐色彩执行力差 | 第16-18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1.2.1 街道空间 | 第18页 |
1.2.2 建筑界面色彩 | 第18-20页 |
1.2.3 控制 | 第20页 |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确定 | 第20-21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1.3.2 研究范围 | 第20-21页 |
1.4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分析 | 第21-34页 |
1.4.1 国外相关课题研究分析 | 第21-28页 |
1.4.2 国内相关课题研究分析 | 第28-34页 |
1.5 相关理论 | 第34-46页 |
1.5.1 色彩学 | 第34-43页 |
1.5.2 城市空间 | 第43-46页 |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46-49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46-47页 |
1.6.2 研究框架 | 第47-49页 |
2 街道空间建筑界面色彩的认知 | 第49-71页 |
2.1 街道空间的认知 | 第49-53页 |
2.1.1 街道空间的构成 | 第49-50页 |
2.1.2 街道与城市的关系 | 第50-52页 |
2.1.3 街道与人的关系 | 第52-53页 |
2.2 建筑界面的认知 | 第53-59页 |
2.2.1 城市街道空间中建筑界面的功能 | 第53-55页 |
2.2.2 建筑界面的特性 | 第55-57页 |
2.2.3 人对建筑界面的感知 | 第57-59页 |
2.3 建筑界面色彩的认知 | 第59-71页 |
2.3.1 影响建筑界面色彩的因素 | 第59-62页 |
2.3.2 色彩塑造建筑界面的表达方式 | 第62-66页 |
2.3.3 建筑界面色彩对街道空间的意义 | 第66-71页 |
3 街道空间建筑界面色彩的控制方法 | 第71-131页 |
3.1 控制原则 | 第71-75页 |
3.1.1 以人为本 | 第72页 |
3.1.2 整体协调 | 第72-74页 |
3.1.3 历史文化传承 | 第74页 |
3.1.4 可持续性 | 第74-75页 |
3.2 宏观控制建筑界面色彩的整体与协调性 | 第75-86页 |
3.2.1 控制普通街区界面色彩 | 第76-79页 |
3.2.2 控制高层街区界面色彩 | 第79-80页 |
3.2.3 控制围合广场的空间界面色彩 | 第80-81页 |
3.2.4 控制有河流景观贯穿的空间界面色彩 | 第81-85页 |
3.2.5 控制屋顶界面色彩 | 第85-86页 |
3.3 中观控制建筑界面色彩的整体与丰富性 | 第86-122页 |
3.3.1 控制垂直方向界面色彩 | 第86-100页 |
3.3.2 控制水平方向界面色彩 | 第100-122页 |
3.4 微观控制建筑界面色彩的跳跃与协调性 | 第122-125页 |
3.4.1 控制建筑物入口色彩 | 第123-124页 |
3.4.2 控制建筑物广告色彩 | 第124-125页 |
3.5 控制类型街道建筑界面色彩 | 第125-129页 |
3.5.1 居住街道 | 第126-127页 |
3.5.2 商业街道 | 第127-128页 |
3.5.3 市政街道 | 第128-12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4 案例探索 | 第131-149页 |
4.1 城市总体色彩规划 | 第131-134页 |
4.1.1 安康市总体色彩印象 | 第131-132页 |
4.1.2 总体色彩控制策略 | 第132-134页 |
4.2 街道空间建筑界面的色彩控制案例探索 | 第134-148页 |
4.2.1 背景介绍 | 第134-135页 |
4.2.2 现状色彩评价 | 第135-138页 |
4.2.3 色彩控制方法 | 第138-14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5 研究总结 | 第149-151页 |
5.1 全篇总结 | 第149-150页 |
5.2 研究创新点 | 第150页 |
5.3 研究不足 | 第150-151页 |
致谢 | 第151-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57页 |
附录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