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松桃白石溪锰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16页 |
1.1 论文选题依据及选题意义 | 第8页 |
1.2 锰矿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1 锰矿床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大塘坡式锰矿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区概况 | 第11-13页 |
1.3.1 矿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条件 | 第11-13页 |
1.3.2 白石溪锰矿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5 完成的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 | 第14-16页 |
1.5.1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4页 |
1.5.2 主要成果与认识 | 第14-16页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24页 |
2.1 大地构造演化 | 第16页 |
2.2 区域地层 | 第16-21页 |
2.3 区域构造 | 第21-22页 |
2.3.1 褶皱 | 第21-22页 |
2.3.2 断裂 | 第22页 |
2.4 区域岩浆岩 | 第22页 |
2.5 区域矿产 | 第22-24页 |
3.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4-32页 |
3.1 矿区地质特征 | 第24-27页 |
3.1.1 矿区地层 | 第24-26页 |
3.1.2 矿区构造 | 第26-27页 |
3.1.3 矿区岩浆岩 | 第27页 |
3.2 矿体的形态、产状和规模 | 第27页 |
3.3 矿石特征 | 第27-30页 |
3.3.1 矿石矿物组成 | 第27-28页 |
3.3.2 矿石结构构造 | 第28-30页 |
3.4 矿石质量研究 | 第30页 |
3.4.1 矿石类型和品级 | 第30页 |
3.4.2 矿石中的有益、有害组分 | 第30页 |
3.5 围岩和夹石 | 第30-32页 |
4.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32-45页 |
4.1 主量元素特征 | 第32-33页 |
4.2 微量元素特征 | 第33-34页 |
4.3 稀土元素特征 | 第34-39页 |
4.4 成矿环境判定 | 第39-41页 |
4.4.1 主量元素特征参数及图解 | 第39页 |
4.4.2 微量元素特征参数 | 第39-40页 |
4.4.3 稀土元素特征参数 | 第40-41页 |
4.5 成矿物质来源 | 第41-45页 |
4.5.1 主量元素特征参数 | 第41页 |
4.5.2 微量元素特征参数及图解 | 第41-43页 |
4.5.3 稀土元素特征参数及图解 | 第43-45页 |
5. 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研究 | 第45-50页 |
5.1 含锰岩系岩相和古地理特征 | 第45页 |
5.2 控矿因素 | 第45-47页 |
5.3 矿床成因探讨 | 第47-48页 |
5.4 成矿规律研究 | 第48-50页 |
6. 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 第50-51页 |
6.1 找矿标志 | 第50页 |
6.2 找矿方向 | 第50-51页 |
7.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图版及图版说明 | 第58-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