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0 前言 | 第13-14页 |
| 1 绪论 | 第14-25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 1.2.1 国内外湖泊沉积物污染现状及治理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1.2.2 沉积物—水界面磷行为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 1.2.3 沉积物有机质环境行为研究 | 第20-22页 |
| 1.3 学术构思、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 1.3.1 研究学术构思 | 第22页 |
| 1.3.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5-32页 |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5页 |
| 2.2 区域气候概况 | 第25-26页 |
| 2.3 研究区水文特征 | 第26-27页 |
| 2.4 社会经济发展 | 第27-28页 |
| 2.5 东昌湖环境现状 | 第28-32页 |
| 2.5.1 水质 | 第28-29页 |
| 2.5.2 水量 | 第29页 |
| 2.5.3 沉积物现状 | 第29-32页 |
| 3 东昌湖野外调查 | 第32-39页 |
| 3.1 引言 | 第32-33页 |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33-34页 |
| 3.2.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33页 |
| 3.2.2 测定方法 | 第33-34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37页 |
| 3.3.1 补水过程流速和悬浮泥沙时空变化 | 第34-35页 |
| 3.3.2 补水中纵断面总有机质、磷变化规律 | 第35-36页 |
| 3.3.3 沉积物有机质及磷变化规律 | 第36-3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4 有机质在环境因子条件下对磷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 | 第39-48页 |
| 4.1 引言 | 第39页 |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39-41页 |
| 4.2.1 供试样品 | 第39页 |
| 4.2.2 试验方法及仪器设备 | 第39-41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6页 |
| 4.3.1 有机质含量对磷解吸行为的影响 | 第41-42页 |
| 4.3.2 有机质在温度条件下对磷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 第42-45页 |
| 4.3.3 有机质在 pH 条件下对磷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 第45-4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5 溶解性有机质(DOM)对磷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 | 第48-54页 |
| 5.1 引言 | 第48页 |
| 5.2 材料和方法 | 第48-50页 |
| 5.2.1 供试样品 | 第48页 |
| 5.2.2 试验方法及仪器设备 | 第48-50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3页 |
| 5.3.1 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对磷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50-51页 |
| 5.3.2 溶解性有机质对磷吸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 第51-52页 |
| 5.3.3 溶解性有机质对磷测定的影响 | 第52-53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6 有机质在典型金属离子条件下对磷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 | 第54-61页 |
| 6.1 引言 | 第54-55页 |
| 6.2 材料和方法 | 第55-56页 |
| 6.2.1 供试样品 | 第55页 |
| 6.2.2 试验方法及仪器设备 | 第55-56页 |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0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7 结论与建议 | 第61-65页 |
| 7.1 主要的结论 | 第61-63页 |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63页 |
| 7.3 存在的问题 | 第63-64页 |
| 7.4 建议与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