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

中卫及周缘地区晚古生代主要海泛期沉积体系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9-12页
1 引言第12-18页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存在问题第15页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第15-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页
    1.5 主要工作量第16-18页
2 区域地质概况第18-20页
    2.1 地质构造背景第18页
    2.2 贺兰拗拉槽第18-19页
    2.3 中央古隆起第19-20页
3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第20-31页
    3.1 岩石类型第20-22页
        3.1.1 砂岩、砾岩第20页
        3.1.2 泥岩、页岩、粉砂岩第20-21页
        3.1.3 灰岩第21-22页
        3.1.4 石膏第22页
        3.1.5 白云岩第22页
        3.1.6 煤层、煤线第22页
        3.1.7 菱铁质(矿)结核第22页
    3.2 古生物化石第22-23页
    3.3 地层的划分第23-29页
        3.3.1 泥盆系地层第23-24页
        3.3.2 石炭系地层第24-27页
        3.3.3 二叠系地层第27-29页
    3.4 地层的对比第29-31页
4 晚古生代沉积体系第31-40页
    4.1 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第32-33页
        4.1.1 开阔台地亚相第32-33页
        4.1.2 局限台地亚相第33页
    4.2 浅海沉积体系第33页
        4.2.1 浅海相第33页
    4.3 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第33-36页
        4.3.1 障壁岛亚相第34页
        4.3.2 潟湖亚相第34页
        4.3.3 潮坪亚相第34-36页
        4.3.4 河口湾亚相第36页
    4.4 三角洲沉积体系第36-38页
        4.4.1 三角洲平原亚相第37-38页
        4.4.2 三角洲前缘亚相第38页
    4.5 河流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第38-40页
5 古地理演化特征第40-61页
    5.1 古地理演化第40-53页
        5.1.1 加里东运动对研究区的影响第40页
        5.1.2 研究区与华北板块沉积演化的区别第40-45页
        5.1.3 泥盆纪沉积构造格架第45页
        5.1.4 石炭纪沉积范围及岸线变迁第45-52页
        5.1.5 二叠纪沉积构造格架第52-53页
    5.2 石炭系沉积相演化第53-61页
        5.2.1 石炭系纵向剖面沉积相演化对比图第53-58页
        5.2.2 石炭系横向剖面沉积相演化对比图第58-61页
6 主要海泛期沉积体系第61-74页
    6.1 研究区晚古生代海平面变化第61-62页
    6.2 主要海泛期沉积体系第62-74页
        6.2.1 前黑山组沉积中期沉积体系第63-64页
        6.2.2 臭牛沟组沉积晚期沉积体系第64-66页
        6.2.3 靖远组沉积时期沉积体系第66-68页
        6.2.4 羊虎沟组沉积时期沉积体系第68-69页
        6.2.5 太原组沉积早期沉积体系第69-71页
        6.2.6 太原组沉积晚期沉积体系第71-74页
7 结束语第74-76页
    7.1 取得的成果与认识第74-75页
    7.2 不足之处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图例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个人简历第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卫城油田卫81块沙河街组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沉积相研究
下一篇:吐哈大河沿地区断裂与构造演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