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安全防护系统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3页 |
1.1 概述 | 第11-12页 |
1.2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1.2.1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1.2.2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 第13-21页 |
2.1 系统安全 | 第13-16页 |
2.2 信息安全 | 第16-17页 |
2.2.1 算法 | 第16页 |
2.2.2 密钥 | 第16页 |
2.2.3 密钥协商 | 第16-17页 |
2.3 封装安全载荷协议 | 第17-19页 |
2.3.1 封装安全载荷头 | 第18-19页 |
2.3.2 封装安全载荷的处理 | 第19页 |
2.4 线程池 | 第19-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 第21-32页 |
3.1 行为需求 | 第21-22页 |
3.2 功能需求 | 第22-23页 |
3.2.1 主站安全防护装置功能需求 | 第22页 |
3.2.2 终端安全防护装置功能需求 | 第22-23页 |
3.3 非功能需求 | 第23-24页 |
3.4 总体设计 | 第24-31页 |
3.4.1 系统设计原则 | 第24-25页 |
3.4.2 系统结构 | 第25-27页 |
3.4.3 终端安全防护装置 | 第27-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系统功能设计及实现 | 第32-58页 |
4.1 初始化 | 第32-33页 |
4.2 远程管理 | 第33-36页 |
4.2.1 通信协议定义 | 第35页 |
4.2.2 请求报文格式 | 第35页 |
4.2.3 应答报文格式 | 第35-36页 |
4.3 密钥协商 | 第36-43页 |
4.3.1 密钥协商报文格式 | 第36-37页 |
4.3.2 密钥协商状态 | 第37-39页 |
4.3.3 密钥协商流程 | 第39-43页 |
4.4 数据加密 | 第43-46页 |
4.5 日志管理 | 第46-48页 |
4.6 数据传输 | 第48-55页 |
4.6.1 101 规约数据 | 第48-49页 |
4.6.2 104 规约数据 | 第49页 |
4.6.3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 第49-50页 |
4.6.4 101 和 104 规约的数据传输 | 第50-51页 |
4.6.5 数据传输流程 | 第51-52页 |
4.6.6 TCP 保活定时器的设置 | 第52-53页 |
4.6.7 TCP 长连接处理流程 | 第53-55页 |
4.7 系统升级 | 第55-57页 |
4.7.1 远程升级 | 第55-56页 |
4.7.2 本地升级 | 第56-5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测试方法及结果 | 第58-66页 |
5.1 测试方法 | 第58-59页 |
5.1.1 功能测试 | 第58-59页 |
5.1.2 性能测试 | 第59页 |
5.2 功能测试结果 | 第59-64页 |
5.2.1 主站安全防护装置初始化 | 第59-60页 |
5.2.2 终端安全防护装置初始化 | 第60-61页 |
5.2.3 密钥协商 | 第61页 |
5.2.4 通信模式 | 第61-62页 |
5.2.5 密钥安全性 | 第62页 |
5.2.6 101 规约数据传输 | 第62-63页 |
5.2.7 本地管理 | 第63-64页 |
5.2.8 远程管理 | 第64页 |
5.3 性能测试结果 | 第64-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