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填料影响吹脱解吸法去除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1.1 焦化废水与剩余氨水 | 第9-11页 |
1.1.1 焦化废水的来源 | 第9-10页 |
1.1.2 剩余氨水的性质 | 第10-11页 |
1.1.3 废水排放标准 | 第11页 |
1.2 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进展 | 第11-16页 |
1.2.1 空气吹脱法 | 第11-12页 |
1.2.2 蒸氨法 | 第12-13页 |
1.2.3 化学沉淀法 | 第13页 |
1.2.4 吸附法 | 第13-14页 |
1.2.5 生物法 | 第14-15页 |
1.2.6 处理技术的比较 | 第15-16页 |
1.3 煤气吹脱解吸法的研究 | 第16-19页 |
1.3.1 传质原理 | 第16-17页 |
1.3.2 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1.3.3 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填料的研究 | 第19-21页 |
1.4.1 填料的类型及性质 | 第19页 |
1.4.2 填料对气液传质的影响 | 第19-20页 |
1.4.3 泡沫陶瓷填料的应用 | 第20-21页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空气吹脱解吸法的研究 | 第22-36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2.1.2 实验装置 | 第22-23页 |
2.1.3 检测与评价方法 | 第23-25页 |
2.2 实验方案 | 第25-28页 |
2.2.1 设备填料的选择 | 第25页 |
2.2.2 初步实验 | 第25-27页 |
2.2.3 表面活性剂的单因素实验 | 第27页 |
2.2.4 正交实验方案 | 第27-28页 |
2.2.5 循环吹脱解吸实验 | 第28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2.3.1 初步实验 | 第28-29页 |
2.3.2 表面活性剂的单因素实验 | 第29-30页 |
2.3.3 正交实验 | 第30-31页 |
2.3.4 单因素实验 | 第31-34页 |
2.3.5 循环吹脱解吸实验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组合填料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 第36-45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3.1.2 实验装置 | 第36-37页 |
3.1.3 检测与评价方法 | 第37页 |
3.2 实验方案 | 第37-38页 |
3.2.1 组合填料的压降实验 | 第37页 |
3.2.2 正交实验方案 | 第37-38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4页 |
3.3.1 废水与空气流量的实验 | 第38-39页 |
3.3.2 正交实验 | 第39-41页 |
3.3.3 单因素实验 | 第41-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煤气吹脱解吸试验 | 第45-54页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45页 |
4.1.2 试验装置 | 第45-47页 |
4.1.3 检测与评价方法 | 第47页 |
4.2 试验方案 | 第47-48页 |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8-50页 |
4.3.1 以鲍尔环为塔填料的正交试验 | 第48-49页 |
4.3.2 以组合填料为塔填料的正交试验 | 第49-50页 |
4.4 煤气吹脱解吸法经济成本分析 | 第50-53页 |
4.4.1 投资估算 | 第50-52页 |
4.4.2 成本估算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4-55页 |
5.1 结论 | 第54页 |
5.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详细摘要 | 第6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