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4-7页 |
CONTENTS | 第7-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7页 |
1.1 课题提出背景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系统设计相关技术概述 | 第17-25页 |
2.1 网络流量分析技术概述 | 第17-18页 |
2.1.1 基本概念 | 第17页 |
2.1.2 网络流量分析的意义 | 第17-18页 |
2.2 网络流量分析的主要方法 | 第18-20页 |
2.2.1 基于网络流量全镜像的分析技术 | 第18-19页 |
2.2.2 基于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网络流量分析技术 | 第19页 |
2.2.3 基于流(Flow)的流量分析技术 | 第19-20页 |
2.2.4 基于操作系统底层功能的网络流量分析技术 | 第20页 |
2.3 以太网技术 | 第20页 |
2.4 TCP/IP参考模型 | 第20-22页 |
2.5 Winpcap概述 | 第22-25页 |
第3章 基于高职院校校园网流量监控与分析系统功能分析 | 第25-39页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5-28页 |
3.1.1 系统概述 | 第25页 |
3.1.2 系统设计目标及解决的问题 | 第25-26页 |
3.1.3 系统功能描述 | 第26-28页 |
3.1.4 系统运行环境 | 第28页 |
3.2 系统的框架设计与功能分析 | 第28-30页 |
3.2.1 校园网现状 | 第28-29页 |
3.2.2 系统组成框架及功能分析 | 第29-30页 |
3.3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0-33页 |
3.3.1 网络监控与分析子系统 | 第31-32页 |
3.3.2 基于Web的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 第32-33页 |
3.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33-36页 |
3.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36-39页 |
第4章 基于高职院校校园网流量监控与分析系统的具体实现 | 第39-68页 |
4.1 数据包捕获子模块的实现 | 第39-43页 |
4.1.1 WINDOWS下网络监听实现原理 | 第39-40页 |
4.1.2 Winpcap数据结构及主要库函数 | 第40-41页 |
4.1.3 数据包捕获具体实现过程 | 第41-43页 |
4.2 数据包协议分析子模块的实现 | 第43-51页 |
4.2.1 数据包协议分析流程图 | 第43-44页 |
4.2.2 数据包协议分析涉及到的主要包头结构及数据结构 | 第44-47页 |
4.2.3 数据包协议分析子模块实现源代码(部分) | 第47-48页 |
4.2.4 数据包分析结果的存储 | 第48-50页 |
4.2.5 关于数据库溢出问题的处置方法 | 第50-51页 |
4.3 网络流量统计子模块的实现 | 第51-56页 |
4.3.1 数据实时处理和分析功能实现 | 第51-52页 |
4.3.2 历史数据分析功能实现 | 第52-53页 |
4.3.3 数据存储功能实现 | 第53-55页 |
4.3.4 数据显示功能设计 | 第55-56页 |
4.4 IP盗用监测子模块的实现 | 第56-57页 |
4.4.1 IP-MAC地址绑定 | 第56页 |
4.4.2 IP盗用检测的设计 | 第56-57页 |
4.5 网络异常流量检测子模块的实现 | 第57-60页 |
4.5.1 实时抽样技术简介 | 第57页 |
4.5.2 异常流量监测模型设计 | 第57-59页 |
4.5.3 异常流量报警处理机制 | 第59-60页 |
4.6 基于WEB的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60-66页 |
4.7 校园网络流量现状分析 | 第66-68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3页 |